解決基層“誰來監察”“監察什么”“怎樣監察”等問題,打通監察全覆蓋“最后一公里”,向鄉鎮派出監察機構、監察專員。今年3月,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為解決基層鄉村監察監督問題,打通監察全覆蓋在基層的“最后一公里”,全國多地積極探索將監察職能向鄉鎮、村居延伸,構建監察全覆蓋監督網,取得了積極成效。(新華網 10月9日)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更離不開有效的監督。探索在村級設立監督員等方式,將日常監督延伸到群眾“觸手可及”的地方。有權必有責,權責要對等。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現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切實可行。為解決基層鄉村監察監督問題,對黨內監督達不到的地方依法實施監察全覆蓋,既是對監督制度的設計,也是豐富完善、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精準過程管理織密監督網,才能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事實上,實現對國家、省、市、縣四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其目的在于把反腐敗資源集中起來,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加強對基層公職人員監督,使全面從嚴治黨、強化監察監督覆蓋到“最后一公里”,迫使在行使權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約束上嚴之又嚴,當然,更是打破一直以來“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尷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應有之舉。
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任何權力失去有效監督和制約,都有可能出現嚴重違紀和腐敗問題。近年來,從已查處的案例來看,一些地方黨組織黨的意識淡漠,沒有很好地履行主體責任;個別黨員干部不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斷章取義、陽奉陰違;相關監督部門對黨員領導干部管控不力、監督不嚴,出現權力尋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問題。追根溯源,就在于監督的過程不夠精準、監督責任缺失。未能加強日常監督,抓早抓小,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違紀問題的發生。那樣的話,大禍就不遠了。
知易行難。當然,精準過程管理更得注重提高效率、提升實效,強化派駐監督職能。隨著四級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與此同時也是考驗派駐干部的政治素質、政策水平和履職能力。能否做到忠誠、干凈、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讓監督成為全天候的“探照燈”;能否聚焦主業主責,充分發揮監督網的權威和近距離的監督優勢;能否規避過往監督浮在表面、浮光掠影,或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監督“抹不開面子”等。唯有切實履行好監督職能,才能切實解決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切實提高監督實效。
黨內監督沒有例外,所有權力都要受到監督。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監督“無縫對接”,黨風廉政建設就會發揮出清淤排阻、為改革發展助力護航作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復雜局面和嚴峻挑戰,只有認識深刻,才能行動自覺;只有措施到位,才能監督可循;只有執紀高效,才能風清氣正。織密監督網,定能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北川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