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差異性,反映在空間形態與政策重點等方面。城鎮化的空間形態主要講城市群、都市圈、各類城市、城鎮;鄉村振興的空間形態主要講小城鎮、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等。城鎮化推動資源要素流向城鎮、留在城鎮,鄉村振興政策主要推動推動資源要素流向鄉村、留在鄉村。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有“不同”的一面,說明一個政策并不能取代另一個政策,一個戰略并不能取代另一個戰略。(新華網 10-22)
鄉村振興實施一年來,各地在探索中積累經驗,正把規劃變成現實,不斷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調動了各族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激情。
鄉村振興要在規劃中前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20字”方針豐富其內容,成為了各地實施鄉村振興的行為規范;隨后中央出臺了系列措施,為鄉村振興規劃落地提供了保障。并結合各地實踐和中央的決策,出臺了五年規劃,為鄉村振興的穩步推進指明了方向。因而各地要在貫徹中央的決策中,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發揮地方獨特資源優勢,依據“規劃”制定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在生態宜居、產業發展中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激情。
鄉村振興要在城鎮的輻射中主動作為。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條件。因而在實施鄉村振興中借取城鎮發展的有益經驗,運用其輻射科學推進。把落實中央的決策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以推進“20字”方針的新實踐,加大對城鎮人才、技術、資金的吸引,破除鄉村振興中的人才、資金、技術、理念等瓶頸性問題。尤其要創新農業招商引資的政策,激發城市人才、在外成功人士等回鄉創業的積極性,與當地新型經營主體抱團發展,著力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助力業提升,拓寬群眾就業渠道,促進群眾致富增收。
鄉村振興要在把握自身特色上做文章。因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不能照抄照搬別的地方的成功模式,也不能脫離實際大拆大建,而是要在中央規劃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實際,發揮獨特資源優勢中科學制定實施方案,穩步推進“20字”方略落地。同時要對接城市市場和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在發展基地中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加大“康養福地”建設,以生態打底,豐富其旅游、養老等內涵,真正把鄉村建成城鎮的后花園,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想之地,以優美的鄉村環境吸引城市居民消費,為鄉村振興的實施匯聚人才、資金、產業推動支持,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夢想。
(作者單位:鹽亭縣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