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鄉村生態旅游受到許多都市人的喜愛,人們都愿意在周末到農村放松休閑、呼吸新鮮空氣、領略自然風光、感受農家生活,這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路徑和新的增長點。但由于市場不規范,缺乏統籌謀劃,監督管理跟進遲緩,導致鄉村生態旅游同質化嚴重,許多農民聞風而起,大筆投資,盲目跟風,沒有找準自身定位,亮點和特色不突出,不具備特殊吸引力。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明確提出,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因勢利導,分類施策、突出重點,體現特色、豐富多彩。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地方政府既做好“路徑謀劃者”,也要當好“文化建設者”,讓地方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共同發力助力鄉村振興。對于“謀劃者”而言,地方政府需要提高站位、全面考量。一是要合理規劃旅游空間。根據每個區域的特點和自然條件進行合理布局,避免盲目發展和地域內同質化競爭造成的不必要內耗,通過差異化產品實現區域內生態旅游的共生性競爭,加強區域內旅游空間的整體性聯動、旅游產業之間的相互補充,實現共促共進、協調發展。二是提高資源的整合力度。緊密結合地方資源稟賦,提高區域內資源的利用率,把混亂的隨意發展轉變為集約式的協同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發揮規模效應。三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鄉村生態旅游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大程度保持自然風貌,展現農村與城市在自然環境之間的差異,并以此為吸引游人的關鍵點,為游人提供綠色生態的旅游產品和觀光體驗。
同時,地方政府要積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符號,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鼓勵、引導農村傳承本地方的優良傳統民俗,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升華,打造為本地方特色的文化亮點,讓游客感受濃濃的文化氛圍和真誠淳樸的地方特性,記住獨屬于某地的文化印記,讓出行的游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主動化身為本地方旅游品牌的宣傳者,積極為本地方鄉村振興提供建設資源。
鄉村振興需要地方政府找準定位,盤活地方資源,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同質化的低效競爭,推動鄉村產業全面振興、綠色發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人社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