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意義重大

[ 作者:羅明忠?羅必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4-26 錄入:易永喆 ]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已經實現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并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當前,我們正面臨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的艱巨任務。為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其中,“鄉村建設行動”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而且明確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為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并深入研究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重大意義。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現實邏輯

對于鄉村建設,人們并不陌生。從20世紀20年代初至新中國成立前的二三十年,黃炎培、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陶行知等眾多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鄉村建設運動”,并涌現出了“定縣實驗”“鄒平實驗”“北碚實驗”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鄉村建設實驗”。當時,他們希望通過鄉村建設運動,將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國鄉村拯救出來。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努力終被付諸東流。

新中國成立后,歷經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中國的鄉村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它也遇到了一系列現實挑戰。比如,農村人口老齡化狀況日益嚴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快速流失,鄉村傳統文化漸趨式微,鄉村人居環境亟待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仍需提升等。為此,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從而開啟了中國的鄉村振興之路。

據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7個成員單位共同編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顯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兩年以來成效顯著,鄉村振興新格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根基進一步鞏固、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鄉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宜居鄉村建設步伐加快、鄉村文化繁榮發展、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等。但是,目前我們仍面臨著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深化農村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任,需要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由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作出了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決策部署。

可見,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中央提出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既不是對以往特別是近現代歷史上“鄉村建設運動”的簡單復制,也不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或美麗鄉村建設的照搬照抄,而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基于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必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新時代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統籌協調、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既要強化鄉村的硬件建設,夯實鄉村基礎設施,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彌補鄉村短板,讓美麗鄉村由藍圖變為現實;也要加大鄉村的軟件建設,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注重人與人的和諧,不斷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切實提升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路徑選擇

一是堅持以農民作為鄉村建設行動的主體。“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立根原在群眾中,辦法就在群眾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了解廣大農民的愿望,回應廣大農民的需求,發揮廣大農民的才智,尊重農民、依靠農民、相信農民,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要堅持共同富裕方向,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以縣域城鎮為重點搭建城鄉鏈接的支點。縣域城鎮是城市之尾,農村之首。縣域城鎮化之所以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內容,是因為縣域城鎮化既可以加快農業人口轉移、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也可以誘導要素流動、改善土地資源利用績效,還可以聚焦人力資本、促進鄉村經濟業態的轉型升級。當然,我們必須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深刻把握區域協調發展與城鄉協調發展之間的密切關系。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深化美麗鄉村、美麗城鎮建設,推動工商資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鄉”,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首先,要統籌縣域城鎮和鄉村規劃建設。要尊重城鄉功能差異的客觀現實,與城鎮承擔行政、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功能不同,鄉村應突出生態保護、食品供應和文化傳承等功能。要堅持規劃先行,并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干”。其次,要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城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以縣域城鎮化確保農村居民對醫療、衛生、教育、就業等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后,要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水、電、路、氣、物流、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讓城鄉在人流和物流上相接,在網絡和道路上相通,在廣播電視和住房質量上相近,使農村居民在鄉間田野能夠獲得與城鎮居民一樣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務,并享受鄉間美景、清新空氣和詩意生活。

三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導向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尤其是對于承載著生態保護功能和食品供應功能的農村而言,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既要注重城鄉異質性,更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首先,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自然生態得以修復,讓人居環境更加美麗,讓山川河流更加清澈,讓鄉村居民生活更加趨向文明、更加尊重自然、更加“親環境”。其次,要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讓鄉村文明得以傳承、鄉村文化得以弘揚,尤其是要讓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得以發揚光大,讓往來鄉村的人既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又找得到鄉愁記憶,感受不同村落的人文和風俗,體會中國鄉村的魅力和風格。

四是以農民素質提升為根本筑牢鄉村人才基礎。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在于人才。在鄉村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大振興”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才振興。目前,人才引進難、人才留住難以及人才培育難等導致的人才短缺,仍是制約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農村居民科學素質比例為4.93%,低于全國公民8.47%的平均水平。可見,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離不開農民素質的提升,尤其是農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因此,必須持之以恒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為鄉村振興筑牢人才基礎。只有鄉村人力資本得到積累,農民素質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確保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并加快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21年4月2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