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不足半年后,吳奇凌突然辭去公職。作為當地最年輕的具有博士學位的縣領導,他曾被視為當地的政壇新星。(人民網 1月7日)
時下,公務員辭職熱可謂是被媒體炒了一道又一道,究其原因,無外乎公眾已將公務員這一職業打上了“穩定”、“鐵飯碗”的標簽,而辭職似乎與形成的這一固有看法顯得格格不入,導致一旦出現某某官員辭職便成為了吸引大眾眼球的新聞。但在筆者看來,針對官員辭職現象,完全無需大驚小怪。
首先,官員辭職是基于個人的自主選擇,這本就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對自身的未來人生的一種規劃,理應尊重個人的自主選擇,我們不應將公務員的身份視為固化其個人身份的標簽,公務員盡管有其職業的特殊性,但總歸只是眾多職業身份的一種,不是說只許進不許出,有退有進才能保障一個職業的活力。
其次,官員辭職不會對群眾辦事造成不便。盡管官員辭職新聞在近段時間的確有不少的新聞報道,但從整個公務員群體來看,占比也只是極少數,并未形成所謂的“辭職潮”,不會影響群眾的正常辦事,更不會對國家機制的正常運行造成任何影響。
最后,官員辭職也凸顯出現如今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更加理性地選擇個人職業。從官員辭職新聞里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勇于跳出“體制內”這一圈子的,很多都是年輕氣盛的70后、80后,這些人往往有更高的學識水平,具備遠大的理想抱負,跳出“體制內”后也能夠在其他工作崗位上干出一番事業,這也充分實現了人才資源的合理利用。
現如今,隨著加大反腐力度、中央“八項”規定、查處裸官等一系列政策因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些官員的辭職。對著部分人的辭職,正表明了國家在加大對公務員隊伍的治理力度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出現“大浪淘沙”現象正是治理的目的所在。當然,我們也都知道,任何職業、任何崗位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國家行使管理工作更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才作為支撐。我們更多應該注意的是,要創造出更加科學人性化的人才管理制度和與工作能力相匹配的薪酬制度,以便挽留有能力、有經驗、有理想抱負的人才,共同為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未來接力奮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