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西安不少家長為帶孩子看一場電影,在寒風中排了兩個多小時長隊。“學校發的優惠券上還寫著要寫觀后感,可看這電影一個大人一個小孩要60元,感覺上當了!”不少家長抱怨。(2016年1月11日《華商報》)
讓學生看電影寫影評——觀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感悟能力和提高寫作水平的通常做法之一;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不會絕跡。這本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可為何會讓家長抱怨、輿論嘩然?在筆者看來,問題出在這優惠券背面的“看完此片后以《我愛我媽媽》為題寫篇作文或畫幅圖畫”的內容,以及“學生憑此優惠券可以帶一名家長或同學入場觀看”價格為60元的套票上。
按說,對學生成長過程中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學校組織學生集體觀看,并要求寫觀后感也在情理之中。可這學生領到的優惠券既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配發的,按學校的說法也不是他們印制的。那么,這優惠券背面的內容是誰炮制的?為何非要讓帶家長一同觀看且套票價格比平時的打折電影票還高?人們不禁要問:這之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都是誰在謀利演“雙簧”?
面對記者的質詢,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所涉及的學校領導,似乎誰都不知情,首先把自己洗得雪白。可從記者了解到的一些細節,又不得不讓人疑竇叢生。首先是那個買斷了該片版權,剛剛租用電影院的“南陽開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何要登記觀看影片學生的學校名稱和統計人數?這難道真的不是為了“秋后算賬”嗎?
其次,如果校領導不點頭,僅憑聲稱為人民劇院的工作人員,就有能力調動各班主任老師集體領券?除非是這學校領導無能,居然管控不了手下的班主任。要說這優惠券是社會人員直接發給學生的,可老師帶子女看電影拿的又是免費票,這如何解釋?所以,無論是學校的領導還是老師,說不知情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虛妄之言,有如“墳頭上撒花椒——麻鬼”。
再者,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沒有組織這一活動,說法固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要說他們一點不知情,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試想,在同一電影院,一天達5000人次的學生帶家長的電影專場,是何等的陣勢和動靜?這么多學校同時組織學生看電影,難道不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備?
總之,這件事確有必須調查清楚。一是看看到底都有哪些人從中得利;二是可以給“上當受騙”的學生及家長一個交待;三是可以起到相當程度的警示作用。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