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客廳第13期
【文化客廳】由作家李昇明和北京修實公益基金會聯合舉辦
【摘要】步入大調整的中國,有待從文化重建做起。2016年,迎來文化客廳的新年第一講(第13期),外面的空氣有點冷,客廳內的文化溫度還是熱乎乎的,參與者眾多,因為主講嘉賓是北京大學中國文化書院王守常院長,主講中國智慧;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羅德胤副教授,主講河南省西河村建設案例。新年之初,由馬樹新副理事長代表北京修實公益基金會發表新年致辭。地球村組織發起人廖曉義為特邀嘉賓,鳳凰衛視歐洲臺、美洲臺導演許莉擔任主持人。
城市化大潮來了,等同于鄉土中國踏入現代國家的行列,也拋給人們一道難題:存在感沒了,與鄉村的熟人社會大相徑庭。我們需要渡過一個文化骨骼再造的過程,但是不少人簡單地選擇了追星的方式,試圖借用別人的影響力來掩飾自己的渺小,結果是適得其反,因為造星和時尚是以摧毀人的自信為目標。最好的辦法還是養成讀書習慣,聽聽有品質的文化講座,多了解一些歷史,讓文化在心中自然生長。過去我們的民族史敘述在求真上做得不夠,需要有人會講,重新讓人對中國人的歷史產生真實感,守常院長就是其中的一個,去年他在文化客廳講述文化概念的中國,非常之受歡迎,這次講述中國智慧。用民國時期的話說,這是整理國故、返本開新。
中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什么時候?守常院長說,建議大家看看一本書葛兆光老師的《宅茲中國》,大約在商末、周初的三千年前,在一個“何尊”的青銅器上有銘文,刻有“宅茲中國”四個字。從意思上看,有那么一個族群華夏人聚居在黃河兩岸,他們以自己為中心,認為東部是東夷,南部是南蠻,西部是西戎,北部是北狄;我的文化比周邊族群先進,你們應該向我學習,也隨便你學不學,反正你住山洞的時候我住房子,你不穿衣服的時候我穿衣服,你沒有文字的時候我有文字。周邊的族群過去不叫民族,只是以文化區分族群,民族的概念是西方來的,在近代形成的,傳統上中國沒有民族概念。我們看歷史書的時候,最好是左手持書,右手持圖,建議大家看看譚其驤老師的《中國歷史圖集》。
有多少人知道,華夏人不以血緣來評判,以文化來判斷誰跟我們是同一種人。中國能禮義,則中國之;夷狄能禮義,則中國之。守常院長引用文化老前輩的話說:漢朝以后,北魏鮮卑人,元朝蒙古人和清朝滿人用中國文化治理天下,所以也是中國人。他還透露,自己的祖先是女真人,姓完顏阿骨打,后來被滿人統一了,在清朝滅亡后,他們這個姓氏的人基本上都改姓王。古人提倡內圣往外王,有一個治國的對話,可以去兵、去食,不能去禮。當然,禮義要活學活用,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謂之大禮。意思是不能隨便摸女人的手。嫂溺,(必須)援之以手。意思是救人要緊,不能視而不顧。現在流行國學熱,有人在電視上亂說國學,把三十六計當成國學或智慧,忘記了一個前提:以道御術。比如用間計,古人說過:非仁義不得使間,非圣智不得用間。
一席話下來,守常院長看看時間,表示不能占用下一位嘉賓羅老師的時間,大家希望他再多講一點。他繼而講講對中庸的理解,說是在新加坡那段時間熬出來的,寫作了八千字的文章,山東大學的龐樸老師看了后,和他進行了一番討論(龐樸老師著述有《儒家的思維模式:一分為三》)。守常院長說,中庸的中,有人說是折中,有人說是恰當,古人怎么說呢:叩其兩端而執中,執中無權,猶執一也。這是不會變通的意思,我們要擺脫折中的思維,也要擺脫二元論(一分為二)的思維,要看到一分為三,三是多的意思。一個話題能說兩個小時,守常院長說,還是留給下一次再繼續討論吧。這句話讓我們留下一個期望,值得一提的是,守常院長保留了學府的嚴謹思維,一般不會回答基于什么猜測的提問,唯心論和唯物論都可以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偏激的;科學沒有錯,科學主義也是偏激的。
鄉土中國在發生文化的水土流失,向人們發出一個又一個告急的信號,老房子在倒塌,年輕人在出走,空心村的現象很嚴重,時間不能再等,保護古村的有效辦法惟有行動起來,能看到一點實踐成效也算一點希望。羅德胤教授是一個行動者,做了十年的古村研究之后,近兩三年投身做鄉村建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止跌回升、重現生機的古村活化案例;河南省西河村。用案例說話,文化客廳奉行這個原則。
西河是一個山水田園完美的小村落,也是一個經濟落后的問題村。老房子沒有人住,農民喜歡住新房子,年輕人不在村里,沒有了從前的生機。西河剩存的歷史和自然遺產,就是啟動鄉村建設的動力。村子的河道看似有點雜亂,卻有開發出休閑步行地帶的潛力。村子的唯一集體建筑是一個大糧庫,也是大有作為,被改造成榨油博物館,兼為鄉村公共空間,由何威負責設計,它滿足鄉親們的諸多宴請需求,也換來了支持態度,還引起了業界的一片贊揚。糧庫的一面墻打通之后,可以看到河道的水岸景觀,幸而找到一個愿意開設咖啡館的青年業主,還把野生獼猴桃做成受人歡迎的鮮榨果汁,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西河村就這樣悄悄地發生了新變化,村民的自信心也在一點一點的生長。
和農民打交道是一個比賽耐心的過程,哪一個環節遇上了什么困難,怎么消化解決,羅教授娓娓道來,充滿了戲劇性,展現了他學院派的立場和實干家的風范。他的PPT制作水平一流,依次再現了西河村舊貌變新顏的變化,非常有現場感,看到西河村在十一長假來了五萬人參觀的熱鬧場景,相信會給其他鄉村帶來一點鼓勵作用。文化客廳的名字與當年的梁思成和林徽因相關,他們是一代建筑學家,現在展示鄉村建設的案例,表面看像偶然的,實際上也是必然的,把老前輩的學術精神傳承下去,在2016年,我們將會陸續展示鄉村建設的經典案例,作為文化客廳的一個保留項目。我們篤信這一點,打通了城鄉關系,鄉土中國一定會更美好。
我講述了一點文化客廳的新年展望,回顧一年來的歷程,曾經在打造火車頭上做了很多努力,選擇什么嘉賓和講述什么內容,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準備把文化客廳建成一個城市社會的團體。一個成熟的城市社會,是一個團體社會,我們吸引大量的優秀文化人士來到文化客廳,匯聚了很大的能量,可以讓每個成員互相認識,互相交流,每一期的沙龍時間有45分鐘。最經典的介紹是說出我的名字后,自我回答三個問題:我最驕傲的一件事,我在什么領域做事情,我想實現什么最終目標。如果你的目標很吸引人,一直在做努力,我們可以為你在文化客廳專門介紹一下。擅長做團體建設的廖曉義老師還親自做了現場示范和動員。
由于準備時間不足,新年增加的華服展示板塊沒有在第13期實現,留下了一點遺憾,我們期待在下一期展示出來。自古以來的“中國說”有兩句話: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華夏的名字與華服和禮儀分不開,我們要把文化自信找回來,一定要先把華服找回來。文化客廳在成長中,充滿了新的期待,希望朋友們一如既往地給予關注,給予支持。
附注:本期照片由《中國政協報》主編李輝和羅德胤教授提供
《中國人的自覺:費孝通傳》中信出版社出版(2014年)李昇明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昇明-最美鄉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