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聚餐串門走親戚,派個紅包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如今,隨著電子紅包的興起,又多了搖一搖、“搶紅包”等新型社交方式。作為領導干部,如何守住底線、拒絕誘惑,參與正常的禮尚往來、區分人際交往與年節腐敗的界限,成為時下熱議的話題。(新華網2月12日)
紅包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只是年俗的一個體現,但有時也會變成人情往來的“送禮神器”,成為別有用心之人輸送“糖衣炮彈”的工具。
數據顯示,除夕當日,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4.2億人,收發總量80.8億個。由于微信紅包的隱秘性,且不受時空限制,誰也無法斷定4.2億人中就沒有“別有用心”之人,也沒“心存僥幸”的公職人員,80.8億個紅包自然也脫不了“糖衣炮彈”的嫌疑。
誠然,利用微信搶紅包無傷大雅,也不應強加排斥,但“微信紅包”畢竟是紅包。金額雖不大,但很多貪官都是從收受一份小小的“紅包”開始,到后來樂此不疲地接受各種“微福利”,最終蛻變成大貪大腐。表面上看是“情感交流”,可這世上哪有收錢不辦事的道理,看似人情世故、禮尚往來的背后最終還是利益輸送和變相腐敗。
“紅包腐敗”與那些落馬貪官的巨額貪腐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然而它也遵循了所有腐敗案例的規律:任何討好都是為了官員手中的權力。樹大招風,試想,如果一個官員手中沒有足夠大的權力,誰會無緣無故的送紅包禮金,向權力獻媚,且絕大部分人都是“包”中有“求”、“禮”中有“盼”。
“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為領導干部,不要心存僥幸,觸碰貪腐這條高壓線,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心存敬畏,才能以良好形象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
作者地址:四川省江油市中壩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