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現代化是不斷演進的動態發展過程。世界城市已經歷和正在經歷的現代化主要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城市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逐步轉變,也稱第一次現代化;第二階段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城市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由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由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加快轉變,也稱第二次現代化或后現代化。目前,發達國家已普遍完成第一次現代化,正在進行第二次現代化,發展中國家則面臨實現第一次現代化和探索第二次現代化的雙重機遇與挑戰。世界各國發展階段不同、資源稟賦各異,城市現代化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但存在一些共性的東西,呈現一些共同特點。推進我國城市現代化,認識共同特點、汲取國際經驗、實現后發趕超,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發展人本化。對于城市現代化而言,人既是實踐主體,也是受益主體。在城市現代化的早期探索中,人們更加關注經濟、文化、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隨著時代進步,人的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步入“后現代社會”,城市發展重心也由促進經濟增長逐漸轉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千年發展目標(MDGs)和最新頒布的《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均將實現人的發展列為首要目標。
城市建設生態化。隨著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加劇,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開始探索用綠色生態理念改造和建設城市。城市建設生態化,即按照生態學原則,采取綠色低碳的城市建設手段和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和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關系,實現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和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城市運營智慧化。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應用,城市運營進一步向大數據、智慧化方向演進。當前,很多國家和城市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提升城市運營效率、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例如,2009年韓國啟動“U—City”計劃,同年日本推出“i—Japan”戰略,2010年歐盟出臺“歐洲數字化議程”,2014年新加坡制定“智慧國家2025”計劃,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在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構建更加開放、智慧的城市運營平臺,推動形成更充分的信息整合、更全面的知識共享、更科學的智能化決策,將智慧城市的理念運用到規劃、建設、生產、消費、流通、管理等城市運營的全流程,成為新時期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治理民主化。推進城市現代化,要求我們立足最廣泛的社會基礎,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更多社會成員參與到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中。20世紀90年代,世界銀行、聯合國、經合組織先后發表《治理與發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治理、管理的發展和治理的分工》《促進參與式發展和善治的項目評估》等重要文件,大力推行以民主和法治為準繩、以社會多元參與為特色的城市治理理念。美國、英國、德國等均把“少一些統治,多一些治理”作為新的城市治理綱領并付諸實踐。
城鄉發展一體化。城市化既是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其重要內容。縱觀世界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城市化一般經歷了城市化、郊區化和逆城市化的過程,其人口也經歷了從農村向城市集中、再向鄉村社區和小城鎮回流的過程。但這種逆城市化并不代表城市的衰敗,而是城市化的一種擴展,往往建立在城鄉差別幾乎消失的基礎上。這種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不僅有利于解決產業、人口過度聚集的“城市病”問題,也有利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實現農村地區的現代化。
綜觀世界歷史和現實,任何一個國家的城市現代化進程都與時代緊密相連,是吸收應用時代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的成果。我們既要立足自身國情,也要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抓住城市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更好更快地推動我國的城市現代化進程。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6年02月21日05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