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3月20日電(記者段羨菊、白田田)3月20日,正值我國傳統節氣“春分”。在湖南安仁縣的“稻田公園”里,當地舉行了傳統“春分節”祭祀社神和初春開耕儀式,讓眾多城里來的游客感受到了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
安仁縣地處湖南省南部偏東,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在這一帶發明農具、開田教耕、始嘗百草。每年春分節氣前后,安仁老百姓都會自發組織與農耕和藥材文化相關的民俗活動,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開耕祭祀活動是“春分節”的重頭戲。當地主要負責人朗誦祭文,祝愿風調雨順,獻上五谷供品。縣長戴上斗笠蓑衣,在脖子上圍著紅綢的黃牛牽引下,掌犁開耕,肥沃的土地翻滾而起,標志著春耕春播的開始。
安仁縣開耕活動的舉辦地“稻田公園”,面積5萬余畝,連片稻田1.4萬畝,集農業示范、農耕體驗、科普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是全國首家稻田公園。2015年,安仁稻田公園共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千萬元。
在安仁縣,春分節又被稱為“趕分社”。每年這段時間,安仁縣各地的鄉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縣城趕集。安仁縣中草藥交易市場附近,人山人海,空氣中飄散著草藥的清香,各種原生態的中草藥材琳瑯滿目。湖南周邊的江西、廣東以及北方的河北、河南等10多個省份的客商會到安仁買賣藥材。
過去,“趕分社”主要是交易農具和藥材,今年舉辦了房產、建材和汽車交易會。安仁縣10多個樓盤設置了展示區。一位購房者準備在安平鎮購買一套電梯房,他對記者說,小區外就是成片的稻田,夏天晚上可以聽到蛙聲陣陣,秋天收獲季節可以看到金黃稻浪,這種景象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們“享受”不到的。
在安仁,延續千年的“春分節”也遭遇了許多新情況。比如,由于農業機械化的大量使用,用牛耕田的農民減少。年輕人很多到外地務工,扶犁耕田這一傳統農業技術面臨傳承乏人的現狀。一些農田不需要等到春分這一天“開耕”,之前許久就已種植水稻之外的其他經濟作物。
活動組織者告訴記者,如今舉辦的“春分節”,雖然啟動每年耕種的實用功能在減弱,但傳承傳統農耕文化成為吸引城市人下鄉、推動鄉村旅游的載體。
安仁“春分節”持續半個月,預計有大批人士來安仁縣游玩、趕集。當地人士期望,通過努力保存、延續中國深厚的農耕文化,建設美麗田園,能夠讓城市人享受到稻浪花香,讓農村的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