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有消息稱,玉米補貼的價格大概在每斤2毛左右,每畝170元。
但玉米市場的行情仍不樂觀。
那么,未來玉米市場怎么走?今天,農業部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6-2025)》給未來十年的玉米市場一個參考答案。
報告中指出在未來十年:
1、面積、產量雙雙下滑。
預計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為3695萬公頃和21517萬噸;“十三五”期間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將大幅度縮減,到2020年面積降為3441萬公頃,產量降到20567萬噸,;展望期后5年,受消費拉動,玉米生產有所恢復,預計2025年面積、產量分別為3455萬公頃和21229萬噸。 對比其他農作物,近幾年玉米種植的收益可能更低,玉米種植面積也有可能減少更多。希望十年后,我國玉米產量的增加除了依靠恢復的面積,更多是靠增加的單產。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玉米單產在11噸/公頃,而中國的玉米單產為6噸/公頃。
2、消費穩重略增。
2016年玉米消費量達到19751萬噸,到2020年增加到22192萬噸,2025年將進一步增加到22699萬噸,年均增速為1.6%。其中,受人口增長和收入增加的雙重影響,飼用消費增幅較大,年均增速達到2.7%;食用消費穩定增加,保持0.3%的增速;工業消費先增后降,種子用量和損耗呈下降趨勢,年均分別減少0.1%、0.7%、2.8%。
隨著我國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不斷調整,畜牧業發展加快,玉米是公認的飼料之王,玉米的需求勢必將會不斷增長。另外,工業用玉米的增長也將會不斷攀升。因此,如何調整我國玉米的供求形勢對未來十年提出了挑戰。
3、價格前后分化。
十三五”期間,玉米價格將呈明顯下跌態勢。預計2016年玉米價格明顯回落,2020年前后達到企穩回升的拐點,到2025年與國際價格的關聯將更加緊密。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玉米的生產成本為160美元/噸,巴西為197美元/噸,而中國比美國高一倍多,為347美元/噸。我國玉米成本價格過高,如果想要在2025年使國內玉米與國外持平,勢必要降低我國的玉米生產成本,推行玉米的機械化、規模化種植,從而降低玉米的人力成本;改良玉米品種,科學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的產量。
4、貿易保持穩定。
“十三五”期間,去庫存。增加出口,削減進口。預計展望期前兩年(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玉米出口量在200噸左右,進口量在25萬噸左右,到2025年進口恢復到200萬噸左右,出口量不足1萬噸。
有估計顯示,到2016年底,我國玉米的庫存量將達2億噸。盡管2015年我國玉米的進口量為470萬噸,但據消息顯示中國2015年玉米以及DDGS(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和高粱等玉米代替物的進口量4,235萬,加工廠進口玉米代替物以取代昂貴的國內玉米。因此,玉米能否成功去庫存,玉米加工企業的選擇也很重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員網資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