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部有很多地區,囿于經濟水平、交通條件、技術手段的限制,守著非常良好的旅游資源,卻一直找不到走出去的方法和途徑,長期處于欠發達和落后狀態。其原因很復雜,除了客觀發展因素,還有很多政策以及社會因素。身為旅游規劃者,對于這種現實感到非常的痛心,本文旨在通過對實際規劃案例,對欠發達地區具有較好旅游資源的鄉村發展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路,以期能夠為這些地區的同胞略盡綿力,早日走上發展之路。
一、優良VS優勢
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基本上都保存了非常優質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從旅游資源評價的角度出發,這些地區的很多資源都具有非常高的品級,部分資源甚至在全國都具有震撼力。但是,為什么這些資源的開發沒有取得期望的效果呢?
這就涉及到我們的第一個觀點:優良≠優勢。很明顯,旅游產業發展講的是競爭力,也就是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結合。首先,欠發達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資源稟賦很好,優勢資源很多,但是基本上與周邊區域類似,形不成區域內的資源對比優勢;其次,欠發達地區缺乏對這些資源足夠的開發、審計、維護和使用能力,也就是沒有足夠的調動和配置資源的能力,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谶@兩個原因,欠發達地區的鄉村發展便沒有了最基本的競爭力。
二、落后vs優勢
毫無疑問,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在近代的大發展洪流中一直處于相對沉寂的階段,經濟上的絕對差距使得這些地區的文化、價值觀都處于一種相對封閉和落后的狀態。在這些比中東部地區落后很多的地區怎么去發展?
這里就要提出我們的第二個觀點:封閉落后≠不是優勢。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這些地區的封閉落后,相當于歷史的一種封存,在客觀上與中東部發達地區之間形成了一種時空的穿越,越是落后封閉的地方,這種時空穿越的感覺就會越強烈,這種穿越感就是一種非常震撼和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落后地區除了前面說到的各種原生資源之外,另外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欠發達地區最突出的特征——封閉落后。
從我們對欠發達地區的兩對關系的解析中,可以看得到,原生態的資源和封閉落后是這里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旅游開發賴以進行的兩大重要因素。但是如何把這種封閉落后的亞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動力,改變欠發達地區的落后狀態,才是旅游發展應解決的問題。
途徑一:打造持久競爭力
欠發達地區面臨的兩大發展難題:一個是缺乏競爭力,一個是缺乏可持續性。缺乏競爭力是最根本的難題,也是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可持續性是關乎長久發展并擺脫不發達狀態的難題,很多欠發達地區靠著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資金獲得了較快發展,但是一旦沒有這些支持,又淪為不發達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就是這類地區的代表。
從以上兩個難題出發,華漢旅認為應通過實現四個整合,來打造欠發達地區的持久競爭力。
第一:資源整合,打造資源競爭力。單一資源的發展模式在競爭激烈的發展環境中已經非常難以立足,所以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在資源的利用上要有新思路。應從泛旅游資源的視角出發,將規劃區內的自然、人文、產業、社會資源進行打散重組,從資源要素中提取規劃區內的資源精髓,塑造規劃區內的資源獨特性,這是樹立新的旅游資源觀。在這種新的旅游資源觀的基礎上,要用資源去整合規劃區內的產業,用資源去整合農業、工業、服務業,將旅游資源的核心驅動延伸到每一個相關產業當中,形成核心的資源競爭力。
第二:競爭整合,打造市場競爭力。欠發達地區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連片存在的。同樣,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也不是獨立的發展,這里涉及到區域市場內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從吸引外部客源市場的意愿出發,區域內的各經營主體會采取積極的合作態度,共同打造和維護區域的品牌和形象,是典型的合作伙伴關系;從區域內客源分流的角度出發,區域內各經營主體之間又不可避免的客源競爭關系,是不折不扣的競爭對手。所以,在區域市場上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應本著藍海博弈的戰略思維,將區域內的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的競爭/合作關系進行整合,形成多方共贏的市場競爭格局,打造核心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項目整合,打造產品競爭力。最直接面對旅游者的最終依舊是產品,也就是旅游項目。所以,項目的設計要結合規劃區自身的資源特質和市場品質,將市場需求緊密地融合到資源稟賦中,形成具有特色的項目品牌。項目整合所要做的就是將旅游者的這種需求完美的結合到規劃區的資源實體中去,實現資源向價值轉換的第一個階段——“資源——產品“,通過項目的整合,資源和市場上才能實現對接和融合,才能形成核心的產品競爭力。
第四:商業整合,打造運營競爭力。欠發達地區的旅游開發,無疑要涉及到旅游投資的問題,只有具備足夠的投資吸引力,才能保證開發商及相關投資主體的進入開發,這就需要對規劃區的商業運營模式進行整合。首先就是價值的明確,一個是旅游者價值的明確,一個是投資商價值的明確;其次是盈利模式的明確。只有將這兩件事情明確,開發商和經營商才能夠在商業運營中有目標的去規劃和實施自己的商業計劃,才能夠形成運營競爭力。
四大整合,從本質上是在進行資源到價值的轉化,即“資源——產品——價值“的轉化過程,就是以泛旅游資源觀去整合資源和市場,通過項目整合來凝聚符合旅游者需求的產品,通過商業整合來實現旅游者和投資者的價值。
途徑二:發展中尋求保護
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毫無疑問,以資源消耗和破壞為代價的旅游發展是不經濟的,也是不具有可持續性的;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味的呼吁保護,將會極大地挫傷旅游發展的動力,以及相關利益主體的參與信心,于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毫無益處。因此發展與保護不是孰輕孰重的關系,而是尋求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兩條并行的發展方式,在保證發展的前提下,兩者都要抓。
第一,發展方式一定要可持續。
從欠發達地區的普遍現狀來看,長期處于落后狀態的根源在于缺乏合適的發展方式。有資源的地區通過掠奪性手段進行資源輸出,導致資源的枯竭、環境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時下也不乏此類實例,最為典型的莫過于中西部地區的煤城、礦城。所以欠發達地區對于發展方式的選擇一定要進行綜合的考量,對于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一定要慎重,應在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上多下功夫。特別是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尤其應注重對諸如文化、環境等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將旅游業發展成為一種可持續的循環經濟。
第二,保護一定要服務于發展。
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旅游開發中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因為旅游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本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保護往往又會限制發展的節奏和步伐。
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中,我們認為保護是必要的,而發展是首要的。廣大欠發達地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擺脫落后狀態,那么首要的就是發展經濟支柱,增強自身的硬實力;有了這么一個基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提升才能與發展相提并論。這是在欠發達地區關于發展與保護的一個首要關系;第二個關系就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關系。旅游發展中應樹立發展就是保護、保護就是發展的理念,旅游發展既是對當地自然環境、文化資源的一種開發利用,同時也是一種提升保護;生態保護和文化保護是一種約束,但同時是對旅游資源品質的一種提升,是對發展的一種極大促進。所以欠發達地區在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問題上一定要樹立這兩個觀點,才能保證旅游發展與保護共同促進,并行不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唯美鄉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