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農特產品的第一次“觸”電,源自成縣縣委書記李祥在微博上賣核桃的一個故事。
2013年5月,成縣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邀請了幾位蘭州市的朋友周末來成縣采摘櫻桃。當時,蘭州市場上售賣的櫻桃每斤40元—50元,而成縣的櫻桃市場價每斤才15元,于是,這幾位從蘭州來的朋友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小范圍搞了一次櫻桃預售,結果引起了一波搶購熱潮。
受此啟發,在成縣核桃快成熟的時候,李祥在自己實名認證的新浪微博上發了一條賣核桃的信息,沒想到就這么簡簡單單的一條微博居然在網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一方面,縣委書記賣核桃,網民們都很好奇,所以不少人前來圍觀或轉發;另一方面,大家也覺得縣委書記賣的核桃應該差不了,都想品嘗一下,所以很多人都來詢問或下單購買,使得當年成縣的核桃銷量非常好。而李祥也因此走紅網絡,被譽為“核桃書記”。
嘗到網絡銷售的甜頭后,成縣從上到下都看到了電商平臺大有可為的前景,隨即派出考察團前往余姚、寧波等地考察學習;之后,在2013年7月1日,成縣組織成立了電子商務協會,開始在全縣范圍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成縣的成功探索,讓曾經山高溝深的隴南各地的發展空間突然變得豁然開朗。
2013年年底,隴南市決定在今后一段時期發展方向的“433”重大決策里,將電子商務集中突破,列為全市三大集中突破戰略之首;同時,隴南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了《關于推進電子商務實現集中突破的意見》等一系列方案,全力推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電子商務在隴南已從最初的星星之火,轉為燎原之勢,網店如雨后春筍般開辦了起來,以花椒、核桃、蘋果和中藥材等為代表的隴南特產在網絡銷售平臺上供不應求;同時,西北地區首個淘寶網市級地方館——“特色中國·隴南館”正式上線運營,國務院扶貧辦將隴南列為全國首個電商扶貧試點市,所轄成縣和武都區在全國率先被阿里巴巴集團納入“千縣萬村”電商計劃試點……
可以說,隴南探索電商發展,其速度不僅走在甘肅全省前列,更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打造出貧困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隴南模式”。
發展電商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隴南地處甘陜川三省交界地帶,山高溝深,歷史上以險峻著稱的古蜀道穿境而過,至今高速公路網絡并不發達,高鐵和機場尚在建設中。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一直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與此同時,隴南是甘肅唯一全境位于長江流域的地市,生態良好、資源豐富。多年來,隴南圍繞扶貧開發,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花椒、油橄欖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為全國第一,核桃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是甘肅省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和出口基地,有“千年藥鄉”之稱,全市14個產品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但由于點多面廣、經營分散和產業鏈短等原因,長期以來,生態、綠色、環保的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普遍存在著銷售難的困境,嚴重制約著農民增收。針對當地農產品“有產品、無市場”的現狀,在成縣探索的基礎上,2013年年底開始,隴南市提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決策部署。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隴南電商自此走上了“快車道”,全民的熱情被空前激發,各種網店不斷涌現。
長溝村是隴南市成縣雞峰鎮的一個小山村,全村共53戶158人,生活在雞峰山的山坳里。
走進長溝村村委會旁邊一間不大的屋子,土雞蛋、土蜂蜜、核桃、山野菜、中藥材等農產品擺滿了貨架。“這兩年,我們的農特產品在網上非常受歡迎,農戶養殖的土雞現宰,通過抽真空包裝發順豐快遞,一只以168元左右的價格銷往外地,這為農戶增收不少。”長溝村原黨支部書記、雞峰鎮副鎮長張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由于肉質細膩,品質好,顧客贊不絕口,好多還成了“回頭客”。
“現在我們每年都能幫村民賣出上萬只土雞,不但為農戶增加了收入,也增強了他們養雞的積極性。”張璇告訴記者。
就在長溝村的這家農產品實體展示店里,記者用手機在淘寶網打開“雞峰山珍品”網店,主頁上一只漂亮的公雞照片讓人眼前一亮,這就是張璇還在長溝村村委會工作時創辦的網店,當時主要是為了幫助群眾銷售當地土雞、土雞蛋、土蜂蜜、核桃等農產品,解決當地農產品“難賣賤賣”的問題。
與張璇作為村干部義務幫農民賣農產品不同的是,魏菲利開網店和快遞公司主要還是看到了其誘人的市場前景。2013年,魏菲利在成縣電子商務協會上班,發現每個月不僅電商平臺農產品的銷量很可觀,而且月底還要給快遞公司結算一大筆快遞費。“這么大的市場,為什么不自己做。”隨后,魏菲利辭職,開了一家網店,等銷售情況穩定后,又以加盟性質開了一家快遞公司。
“網店已經開了三年了,每年收入能有十幾萬元,純利潤有幾萬元;快遞公司收入相對更好一些。”魏菲利告訴本報記者,快遞業務中公司客戶利潤會少一些,但散戶的利潤可以達到50%—70%。
“山里的農產品現在不僅賣得很好,而且賣得很遠。”魏菲利給記者展示的一些訂單記錄顯示,這些過去藏在深山出不去的農特產品,如今不僅銷往西安、蘭州等周邊城市,還有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費者購買。“雖然一年的利潤只有幾萬元,但和打工相比,已經今非昔比,關鍵未來前景還很可觀。”魏菲利說。
記者在隴南采訪時看到,雖然交通的高速公路尚未能修到每個縣,但信息高速公路卻早已經進村入戶。現如今,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讓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隴南聲名鵲起。一個個大山深處的貧困山村,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把山里的核桃、花椒、蘋果、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銷到了全國各地,還賣上了好價錢,讓藏在隴南大山深處的特產“一朝出閣天下聞”。
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隴南全市共開辦了9139家網店,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達到41.66億元。
“隴南模式”開辟助農增收新渠道
可以說,電商銷售不僅讓網店店主們賺到了錢,更幫助老百姓實現了增收致富。因為,電子商務不僅把村民原來賣不出去的東西賣出去了,還賣出了好價錢。
安吳珍是隴南市康縣望關鎮坪架村黨支部書記,2014年,安吳珍參加完縣里的電商培訓后開起了一家實體店與網店相結合的農特產品店——“舌尖上的隴南”。
安吳珍告訴本報記者,她兼職開網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帶動當地村民種植和養殖的積極性,讓村民能夠增收致富。“一方面,我會以高于市場價的方式從村民手里收購一些農產品放到網上去賣;另一方面,也會幫村民將純手工制作的手工藝品放到網上代賣,收入全部歸村民所有。”安吳珍說,只有農民收入增加了,自己這個村干部的工作才會更好做。
據安吳珍介紹,在電商發展起來之前,坪架村886人中只有一兩戶人家在養蜂,而且很多時候收的蜂蜜放在家里也賣不出去。現在,隨著電商的發展,蜂蜜價格越賣越高,尤其是放在山里野生養的土蜂蜜更是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所以村里養蜂的人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50多戶,蜂桶也達到了四百多桶。
“今年5月份,上級政府又給村里免費發放了兩百個蜂巢,并增加了蜂桶,今年的土蜂蜜產量肯定會進一步增加。”安吳珍告訴記者,坪架村現在有兩個網店,自網店開起來后,村民的收入早已經實現了翻番。
鄭永艷是個80后,康縣兩河鎮鞏壩村人,在經營網店之前為生計東跑西跑,干過很多不同的工作。2014年1月,鄭永艷參加了隴南第一批電子商務培訓班,隨后,她注冊了“康縣寶貝兒”特產網店。
“電子商務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山里人的土特產更值錢了。比如,木耳、香菇都比原來一斤高出了十幾元,土蜂蜜的價格更是翻了幾番。”鄭永艷告訴記者。
在自己收購外銷的基礎上,鄭永艷的網店還為當地貧困村民進行代銷,如蘑菇、菌類等村民采摘自山里的農產品和村民自己在家里編織的手工藝品,其代銷收入全部返還給貧困群眾,幫助農民進一步增收。
電商帶來的助農增收效果究竟如何,其實老百姓的感受最為深刻。
“以前花一兩個小時背著土雞蛋到城里集市上賣,一個只能賣幾毛錢,現在在網店可以賣到兩元錢。”對于互聯網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村民張進感受很深。
張進以前是村里的貧困戶,除了他自己,家里的其他成員都是老少病弱,家庭負擔比較重,而家里除了雞蛋、蜂蜜等農產品,也沒有其他出路。這幾年,隨著村里網店的不斷開起,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門來收購農產品,而且價格比以前自己背到集市上翻了倍。“現在,我只要在家里搞好種植和養殖,銷路完全不愁,而且收入也有了保證。”張進說,電商發展,自己作為農民是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
這樣的事例在隴南可謂數不勝數。據隴南市城鄉經濟調查隊分析,隴南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
(徐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電商“隴南模式”調查(2)
小山村見證大變樣
“村里開起網店后,不僅讓我們增加了不少收入,還讓我們走上了脫貧路,甩掉了‘窮帽子’。”談起村里發展電商,隴南市成縣雞峰鎮長溝村曾經的貧困戶松芝林和王世貴難掩心中的喜悅。
近幾年,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隴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開始和網店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網店以保護價優先收購、銷售貧困戶的特色農產品,義務為貧困戶代購生產生活資料,逐步走出了一條“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電商扶貧”新路子,隴南也因此被確定為全國第一個電商扶貧試點市。
而在此基礎上,因發展電商產生的“蝶變效應”,也讓隴南大大小小的鄉村,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電商扶貧拔窮“根”
隴南是甘肅乃至全國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這里長期存在“富裕的貧困”現象。“富裕”,是說當地出產核桃、花椒、油橄欖等大批特色優質農產品;而“貧困”,則是長期以來這些豐富物產難以轉化為群眾收入。
以康縣為例,全縣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核桃、花椒、木耳、天麻、土蜂蜜等特產產量均位于全市前列,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很多農產品滯銷,辛苦的勞作得不到回報。
為了破解“農民收入哪里來”,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康縣在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上,成立了電商扶貧領導小組,組建了電商扶貧突擊隊和電商扶貧志愿者團隊,在21個鄉鎮確定了電商專干。同時,全縣還建成了1個縣級電商扶貧服務中心、3個網貨供應中心、1個微分銷平臺、21個電商扶貧服務站、60個村級扶貧服務點,形成了縣有中心、鄉(鎮)有站、村有點的電商扶貧覆蓋模式。
“在具體做法上,我們首先打造了13家用于帶貧的企業網店,采用統一價收購、銷售后返利的方法讓利給貧困戶。”康縣電商中心主任胡進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企業網店已經帶動貧困戶4000多戶,返利貧困戶72萬多元。
其次,依托鄉鎮電商扶貧服務站,打造大學生村官帶貧網店。其中,免費為貧困戶代銷農產品達85萬元,帶動貧困戶5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收入1700多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學生村干部李小龍通過自己開辦的帶貧網店,累計為貧困戶銷售土蜂蜜1600多斤,共計10萬多元,帶動貧困戶4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收入2000元。
今年年初,李小龍以隴南市眾籌扶貧大賽為契機,成功為三河壩鄉斜坡村貧困戶發起兩期土蜂蜜眾籌,銷售土蜂蜜650多斤,共計4萬多元,帶動貧困戶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收入1300多元。
“同時,以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為中心,組建貧困戶網店,免費代銷貧困戶的農產品。”康縣電商中心副主任張艷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這些網店已免費為貧困戶代銷農產品達95萬多元,帶動貧困戶1100多戶。在此基礎上,還采用“微店+為村”的方法,讓微店入駐為村平臺,推動電商扶貧。今年5月10日花橋為村平臺上線,在為村平臺村里好貨商城接入的“康縣精準扶貧微店”僅兩個月的時間內,實現銷售額5萬余元。
胡進文說,截至目前,康縣在貧困村開辦網店231家,其中貧困戶開辦網店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306戶,帶貧人口2336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435元。
事實上,康縣電商扶貧只是隴南電商扶貧的一個縮影。三年來,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隴南不僅電子商務得到了快速發展,而且還被確定為全國第一個電商扶貧試點市。
蝶變效應帶動鄉村新業態
在電商發展的有力帶動下,一石激起千層浪,與電商相關的快遞物流、平臺建設、鄉村旅游等一批新業態應運而生。
以成縣為例,據成縣電商中心主任王棟向本報記者介紹,物流一直是成縣電商發展的一個難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成縣引入了大型物流公司。
“我們每天會準時準點把農民從網上或城里采購的農用物資或生活用品運送到鎮里,鎮里再分運到每個村,然后再把村里的農產品運出來。”成縣順通物流園總經理祁靜告訴記者。
王棟說,成縣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以打造電子商務全產業鏈為目標,先期引入華昌公司、順通物流等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建設隴南館、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電子商務物流園等大型電商重點項目,鼓勵創辦同城、村村通等縣域快遞企業,在農村建立物流配送門店、快遞服務點,解決了工業品進村、農特產品進城中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問題。
“與此同時,一批帶有成縣ID的淘寶網店、旗艦店在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第三方交易平臺注冊成立,隴南美商城、愛成州團購網、螞蟻市集、農村市集和同谷商城等自建平臺如雨后春筍,微店和眾籌網等新興網售方式不斷被廣大群眾用來銷售農產品。”王棟告訴記者。
電商發展了,農民收入增加了,貧困人口減少了,再加上隨著村村通水泥路目標的實現,鄉村旅游正成為隴南農村新的經濟發展方向。
整潔寬闊的道路,路兩旁開滿了美麗嬌艷的鮮花,一排排仿古且富有特色的農家房屋錯落有致地坐落在河岸的兩邊,不遠處就是蒼翠綿延的青山,在湛藍高遠的天空下,搖曳出的是一片優美的鄉村生態景觀……8月中旬,當本報記者走進康縣長壩鎮花橋村采訪時,瞬間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長壩鎮副鎮長史萬龍向記者介紹,花橋村位于隴南市康縣,是茶馬古道和三百里生態文化旅游風情線上的重要節點。近年來,花橋村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了“政府引導+公司運營+農戶聯動”的“花橋模式”。自2015年被列為隴南市鄉村旅游示范村以來,花橋村旅游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旅游文化產業建設中。
而據記者了解,像這樣的美麗鄉村,在康縣和隴南還有不少。
小山村正在大變樣
電商改變了隴南農特產品過去“難賣賤賣”的局面,電商也把外面物美價廉的好產品帶進了山里,但比這些更為重要的是,自從發展電商之后,隴南很多小村莊從里到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這兩年,花橋村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又回到了花橋村,在家鄉創業致富。”史萬龍說,這說明花橋村能留得住人了。在花橋村,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村民說,這幾年政府對“美麗鄉村建設”非常重視,不僅有資金投入,還有好的經營思路,自己一家四口人在花橋村都有具體工作,一個月全家至少收入八千元,自己和妻子也能照顧上老人和孩子,用不著再到外面打工了。
“以前很多人都說農村沒有年輕人了,但現在的隴南,讓不少人年輕人從城市返回了農村。”康縣縣委副書記潘建珊告訴記者,當下年輕人返鄉,一方面是想回來,因為大城市壓力大,生活不易,再加上其在外面增長了見識,滿足了去外面看看世界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回得來了,因為這幾年隴南通過發展電商,收入增加了、產業發展有盼頭了、環境變美了、生活更方便了,年輕人能回來了。
不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而且年輕人在村里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
“現在,不但是主導電商工作的多是年輕人,就連村里的公共事務,年輕人參與的也越來越多。”潘建珊說,他到鄉村走訪時發現,鄉村意見領袖年輕化趨勢明顯,而這些有知識、懂經營、會管理的年輕人,未來都將可能是帶領鄉村發展的中堅力量。
相比較年輕人返鄉和參與鄉村建設,隴南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則顯得更為重要。
采訪中,康縣望關鎮黨委書記楊志康的故事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14年,康縣全縣開始推廣電商,各鄉鎮都在不斷開網店,當時做網店還是個新鮮事,為了在望關鎮做好這個工作,楊志康自己也在淘寶網注冊了一個網店,主要目的是想自己先學,看看里面涉及哪些環節、哪些方面群眾可能需要幫助、怎樣號召群眾來宣傳各自的網店……
雖然后來因為工作太忙,網店因沒有銷售自動關停了,但楊志康說自己在網店開起來的一年半時間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注冊網店需要很多認證,賬戶要實名制,很多環節要求很嚴格,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摸索。總之,親身經歷過才知道,開網店絕不是件輕松的事情。”楊志康說,正是因為自己親身經歷了,所以發現了很多望關鎮發展電商面臨的問題,比如如何打造誠信經營、如何保證產品質量、如何讓物流更快捷……而這些,都是需要政府去監督和協調解決的事情。
這正如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所說,思想觀念的落后才是真正的落后。對于隴南而言,借助發展電子商務的機遇,能夠讓人們拓寬視野,“把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學會應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創業創新,給農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帶來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從而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讓隴南真正實現自我發展。
電商“隴南模式”調查(3)
一個大學生村干部的電商之路
四年前的張璇,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隴南,去農村里當個大學生村干部。
正因為沒想過,所以剛一畢業,張璇就跑到了西安,在一家藝術院校當了一名老師。
但是,剛剛工作了一個月,一直希望張璇能回家鄉工作的父母就要求她回去參加大學生村官的考試。因為拗不過父母,張璇就想著回去考一下試試,但沒想到最后竟然考上了,然后就被分配到了隴南市成縣雞峰鎮長溝村工作。
報到的前一天晚上,張璇在家里大哭了一場,第二天一早就拎著包坐上班車,在路上搖晃了一個半小時才到了雞峰鎮。用張璇的話說:“當時心里特別凄涼,到鎮里報到后一看環境感覺更加失落,沒想到自己上了四年大學,最后竟然跑到了從來沒有生活過的農村來了。”
雞峰鎮的領導看出了張璇的情緒,來找她談話,勸解她“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已經來了,就把心收一收,別老想著外面的世界有多好。”
在上級領導的勸解下,張璇留了下來。因為一開始不知道該干什么,張璇就在老村支書的指引下挨家去串戶。入戶走訪時,張璇發現有些農戶家里的蜂蜜特別多,有些農戶家里的雞蛋特別多,她就奇怪地問“為什么不把這些東西都拿去賣掉”,農戶告訴她,東西太多,集市上賣不上好價錢,所以只能在家里放著了。
看到這種情況,張璇聯系了在南京的同學,問能不能幫忙把這些土蜂蜜給賣掉,結果同學在南京不僅幫她把土蜂蜜賣了,而且還以每斤60元的價格賣了出去。當張璇把賣蜂蜜的錢給這家農戶送去時,農戶非常吃驚,他沒想到土蜂蜜原來在外面這么值錢。而這件事情,也在張璇的心里埋下了開一家農產品網店的種子。
沒過多久,隴南全市開始推廣電子商務,早有想法的張璇通過培訓,終于在淘寶網開了長溝村的第一家網店。網店是開起來了,但兩個月過去了,因為一直沒有瀏覽量,所以幾乎沒賣出去什么東西,張璇心里特別難過。苦苦思索之后,她想起成縣縣委書記李祥在微博上賣核桃的故事,就用微博和微信給長溝村的網店也做了一番宣傳,沒想到,自此張璇的網店就火起來了,訂單紛涌而來。
這一切說起來容易,但做的過程中,張璇也為難過、哭過。記得為了能把村民的土雞蛋賣到更遠的市場,張璇在網上找到了一種用珍珠棉生產的雞蛋包裝盒,并以每套8.6元的價格訂了一批。因為批量訂購,所以需要一大筆錢來付貨款,但張璇沒有錢,她只好回家跟父母軟磨硬泡地借了10萬元,為此不但被父母說教了一頓,還打了人生中的第一張欠條。
還有一次,張璇提著籃子下到村里收雞蛋,回來的路上因為太累了不小心摔了一跤,雞蛋破了,蛋液流了一地。當時,從未被困難打倒的張璇,癱坐在地上哭了,又氣又惱,氣的是自己如此不小心,惱的是損失了村民的土雞蛋。最后,她決定自己承擔所有損失,按淘寶價將雞蛋錢賠給了村民。
事實上,正是在這個外表看起來柔弱,但內心堅韌的姑娘的帶領下,如今的長溝村和雞峰鎮的其他村子,都設立了電子商務服務點和開起了農產品網店,電商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采訪結束時,當記者問她,和當時的不情愿比,如今覺得這一切做得值嗎?張璇沒有絲毫猶豫,她告訴記者,既然選擇了來基層工作,就應該兌現當初的諾言,就應該用自己學到的新知識幫助農戶做點事情。“更何況,如今我已經離不開農村,更離不開讓我付出太多心血的電商了。”張璇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中國經濟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