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8集反腐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央視播出,該專題片“主角”正是已落馬的多名“大老虎”。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現身說法”。這也是多位落馬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在鏡頭前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新華網,10月18日)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是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大老虎悲慘下場的真實注腳。他們放松了學習教育、思想改造,忘記了品德修養、黨性鍛煉,根本不對心中欲望加以約束、節制,任由私欲泛濫橫行,貪贓枉法、驕奢淫逸、腐化墮落,最后落得妻離子散、牢獄之災的悲慘下場,純屬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再次向世人證明,修養品德是增強免疫力的一劑良方;良好德行才是拒腐蝕、永不沾的“防火墻”。
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是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事實上,像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大老虎早就忘記初心,奮勇向“錢”,根本不把修養官德當回事。正如白恩培在反思中說到,“他們就住豪華的房子,坐豪華的車,有人還買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客觀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巨大落差面前,是容易產生不平衡心理。但是,我們不能任由不平衡感荒草般生長,而要給不平衡感找到一個平衡釋放點。當時的白恩培怎么也想不明白,黨和國家把自己放在省委書記的位置上,不僅是黨組織和人民的高度信任,也是施展抱負、贏得敬重的機會。也就是說,作為省委書記為黨工作,不但給了顯形的工資福利待遇,還給了隱形的巨額精神財富。如今失去自由的白恩培才幡然悔悟,講:“夠了,我一年工資十幾萬,我妻子是國企領導,一年也有幾十萬,按理應該夠了”。原先認為“不夠”,現在才說“夠了”。可惜,遲了。假如當時的白恩培能知足常樂,用良好德行為自己筑起“防火墻”,如今定然不會落得終身監禁的下場,何其悲哀!
《易經》指出,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制數度就是量化的意思。任何事情,要用數字把它表示出來,制定等級、級數,標識出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也就是警戒線。議德行就是評議品德修養。它給我們的啟迪就是,自我調節和節制他人的方法應該既要量化考核,又要評議品德,二者必須統籌兼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敦促干部時刻擰緊思想總開關、加強品德修養、增強黨性鍛煉,切實提高拒腐防變的免疫力。特別是,在《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中明確強調深化日常了解。深入了解干部的日常品行和表現;及時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現、重要情況和群眾口碑,注重了解干部在重大事件、重要關頭、關鍵時刻的表現;觀察干部的見識見解、稟性情懷、境界格局、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黨中央把議德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與此同時,黨中央也高度重視制數度、給干部實時拉起警戒線。先后出臺《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規章制度,劃定底線、架設高線。制數度和議德行,統籌協調、同步推進,為干部及時筑起了拒腐蝕、永不沾的“防火墻”。
天地節制才常新,國家節制才安穩,個人節制才完美。每位干部要把修養品德、陶冶情操、鍛煉黨性、改進作風作為終身實踐,節制私欲,節制言行,用良好德行為自己筑起拒腐蝕、永不沾的“防火墻”。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