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嚴格控制各類評比表彰活動背景下,增設脫貧攻堅獎,這表明脫貧攻堅已經被黨和國家擺在了非常重要位置。有幸獲獎者應被視為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新時期的“最可愛的人”。由此也希望本項評選活動,能夠進一步考慮把盡可能多的獲獎榮譽和機會首先給予那些主要依靠自身努力奮斗脫貧的勞動者。(新華網 10月18日)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設立專門扶貧機構,大力開展扶貧開發,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成效顯著。同時,一些貧困地區過度依賴外力,將扶貧看作是一項福利,理解為給錢給物,其貧困狀況雖然短期內得到改善,但長此以往卻得不到根治。
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首先要改變心態,必須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摒棄“等人送小康”的心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因此,應充分激發貧困地區脫貧的內在動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機制,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作為扶貧的主導力量,政府作為必要的外因既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脫貧攻堅,又要大力激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的內在動力。扶貧工作不能盲目跟風,眉毛胡子一把抓,政府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要逐村、逐戶見面講政策、看建設、算細賬等方式精準發力,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起到外力應該有的作用。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