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沈忠良,今年53歲,是上海松江區的家庭農場主。2005年,我開始流轉土地,從50多畝慢慢擴大到100多畝。2007年,我通過競爭上崗,承包了146畝土地,成為區里第一批家庭農場主。2015年,我聯合周圍4戶有農機的農戶,組建了農機互助點。現在,我的農場由我和我愛人2人經營,主要種植200畝水稻,同時還為周邊1000多畝地提供農機服務。去年凈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一點不比外出打工差。農場發展之所以取得成功,我的體會是離不開三方面的支持。
一是離不開先進技術和農業機械的投入。近些年來,我堅持參加各類技術培訓,并運用到生產經營中。在種糧過程中,科學安排種植結構,培肥農田,提高耕地質量,做好病蟲草防治工作。在農機應用中,認真學習不同農業機械使用方法,拿到了各類農機駕駛證,農機日常的維修保養也基本能靠自己完成。幾年來,依靠先進技術和農業機械,農場的水稻畝產量不斷提高,去年達到了610公斤,高出全區平均水平25公斤。
二是離不開政策扶持和社會化服務。在松江區成立家庭農場,不僅有門檻,還要競爭上崗。土地由村集體統一流轉后,還要通過民主評定和村民代表投票同意后才能經營家庭農場,這樣就確保了把土地交給真正有能力從事農業的人。土地流轉費也由固定的600元/畝調整為以500斤稻谷實物折價、現金支付的方式,由市場調節流轉雙方利益。同時,鼓勵機農一體、種養結合以及優秀家庭農場延長承包期,擴大經營規模。此外,家庭農場的稻麥良種由區里統一供種配送,糧食收割、烘干、出售可以享受一條龍服務。松江區還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聯社,提供農資配送和稻米加工服務。
三是離不開完備的社會保障。為鼓勵農戶長期流出土地,區里每年給60歲以上的老年農民發放每月150元的退地養老補助金,把農保養老金提高到鎮保水平。此外,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家庭農場主參加城鎮職業保險的政策,很快全市3000多戶像我這樣的家庭農場,都將納入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
最后,代表廣大家庭農場主提一個建議,現在中央提出要把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希望國家能對土地經營權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或法律保護。因為只有經營權穩定,我們才敢放心投入,才能踏踏實實搞好生產,家庭農場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作者: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沈忠良家庭農場農場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11月22日 03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