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任太史令時,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為拉攏他,派人送來一對珍貴的玉璧。其女非常喜歡,司馬遷卻不為所動,并說,“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當如此。如果我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說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其中道理,與“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如出一轍,意在告誡為官者要注重小節、崇廉拒腐,做到“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誘惑之于眾人,或是“使鬼推磨”的金錢、或是不可多得的珍寶、或是君子好逑的美色,舉不勝舉。廉潔之人,恪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自覺抵制“糖衣炮彈”的腐蝕,終受民所敬;貪婪之人,懷揣“收禮無傷大雅、不必小題大做”的僥幸,對送上門的小恩小惠來之不拒,終淪“階下囚”。看似截然不同的命運,卻是小處失守、大節不保的警醒,值得人人深思。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醒“掌權者”,“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的確,官員手持“指揮棒”,爭相討好的商人、老板不在少數,要么以巨利賄之、要么以厚禮待之,往往不得歡心不罷休。而且,隨著職位的升遷、以及權力的增大,誘惑亦層層加碼。此時,若欲望攻破廉潔防線,權力失守便成必然。
回首落馬官員的人生軌跡,或多或少都存在雷同點。從成績突出的辦事員、到能力非凡的領導者,也曾大義拒腐、也曾勤勉敬業。然而,“任憑誘惑重重、我心始如磐石”的堅定,卻在“少拿一點不礙事”中破了戒。漸漸地,該有的要求放寬了、該有的原則放松了,貪念拉扯著靈魂逐步扭曲,在滿足欲望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由此看來,掉入“誘惑陷阱”的官員并非慘遭設局,而是咎由自取。若真放下私心、一心為民,又怎會在蠅頭小利面前敗下陣來?
正所謂,“人見利而不見其害,必貪;魚見食而不見其鉤,必亡。”庭審中的眼淚、“高墻”內的懺悔,恰是擊退貪欲的最佳武器。鑒于此,還需強化日常教育,常敲廉潔警鐘。以反面案例為鏡、以落馬貪官為鑒,提醒小節不拘、律己不嚴之人,抵制誘惑,嚴守規矩,做到“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如此,方能多一些臨財不茍的理性、少一些以權謀私的任性,真正將“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的告誡植根于心。
當然,除了“臉紅出汗”的提醒,“民間監管”的威懾,亦是拒腐防變的關鍵所在。只有將權力置于“陽光”下,接受人民監督。才能透過舉報,跟蹤暗訪、收集證據,繼而精準出擊,嚴堵“蛀蟲”的斂財通道。與此同時,不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避免因權力越界、擴張,而引發的貪腐難題,讓崇廉拒腐成為常態。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鋼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意借此話,與君共勉。唯愿,誘惑面前,大義拒腐底氣十足;是非面前,理想信念堅不可摧。以免僥幸變教訓,讓官員悔矣、組織痛矣。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