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近日,記者從浙江省溫州市紀委、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獲悉,溫州市出臺改革創新容錯免責辦法(試行),對當地干部在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先行先試等試點過程中,未達到預期效果、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的行為,以及過錯失誤等,免于追究責任。(12月9日中國新聞網)
時下一些干部習慣于“混日子”,終日渾渾噩噩,無所作為。而很多的不作為都源于怕作為,因怕失敗,怕出錯,怕擔當而不想為,不愿意去謀事創新,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懶政思維和心態。
這樣的心態和做法,在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肯定是行不通的。怕出錯絕不可以是懶政怠政的理由,最多只能算些許“后顧之憂”。而溫州市的“兜底”機制就是要打破這一點點后顧之憂。“只要大膽去做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未達到想要的效果或造成失誤的,在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先行先試,只要是出于公心、出于事業發展和百姓利益、沒有謀取私利的所有失誤都可以容,沒有為本人和他人或單位取得私立的情況下是不追究責任的。”這無疑給敢做事的干部來了一針強心劑,同時也將 “為官不為”和“怕錯不敢為”等行為徹底分開。
容錯機制就是一種激勵,最大限度的填補了這方面的“小缺憾”,給了那些“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們以舞臺和機會。期待“容錯機制”的出現,成為“撬動”干部干事兒的突破口,鼓舞每一名干部都積極踐職履諾,切實為國家建設貢獻心力,為人民群眾做好服務。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容錯機制”是鼓勵干部們敢負重、敢作為,但絕非亂作為。它僅適用于改革創新過程中的“失誤”,而不是少數干部獨斷專行、盲目決策、謀求私利的,不能為決策者任性而為造成的損失“埋單”。只有理清是非對錯,才能體現制度的剛性、政府的公信力。
所以為敢干事的干部“兜底”,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讓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更要引導干部嚴以用權,科學、民主決策,不斷提升執政能力和水平。同時幫助干部樹立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增強干部在改革創新過程中的決策自信,提高決策水平。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