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事關老年人的各個方面正在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滿足物質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和心理需求也不可或缺。然而現實中,不少老人雖有休閑娛樂意愿,卻面臨公共服務不足的尷尬。對政府而言,工作的抓手還不多;對企業而言,市場的空間還很大;對社會而言,需要每個人為未來鋪路。那么,如何才能讓老人“老有所樂”,健康地休閑、方便地出行、快樂地旅游?請看本版系列“一線調查”。(2017年01月03日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國正面臨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其中以農村老年人為多。農村普遍生活條件差,醫療衛生差,經濟不發達,老年人占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有限。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務工,務農和照看小孩的重擔就落在許多老人身上。雖然國家有一系列的扶貧政策,但還是有大部分老人無依無靠(子女缺位、沒有正常交流,精神上空虛、心里得不到慰藉)。
在農普遍村存在子女缺位的現象,大部分是因為生計,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他們一年難得回家一次和父母團聚,少部分是因為子女不孝順,可能是因為種種原因(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但這都是農村存在的問題。老年人除了照看小孩,還要務農,在老年人心理,多做點事就是為子女減輕負擔,可他們不成想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是為子女減輕最大負擔。大多農村老年人文化水平低,鍛煉意識不強(場地缺乏),居住分散,交流時間少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郁郁寡歡因此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我們基層干部要加強宣傳教育,讓不愿意贍養老人的子女要學法懂法,要學會如何去贍養老人;政府要增加農村活動場所的建設,讓老年人有地方可以健身;要利用好農民夜校,多開辦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培訓課;要發展好當地經濟,讓在外務工的農民就地就業,解決老有所依;要建立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協調好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的權益,活躍老年人的精神文明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對待老人,我們要常回家看看,多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只有家庭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讓我們做一個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孝子。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武縣土城藏族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