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環境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這樣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只有堅持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輔相成、協調發展之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具有極其深遠的指導意義。
從我國自然資源分布情況上看,有一些地方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綠水縈繞、青山環抱,可經濟就是發展不起來,百姓生活水平還比較低,始終摘不掉貧困的帽子。總結原因,就是當地沒能將挖掘綠色潛力、探索積極轉化的現實路徑當成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終未能打通青山變“金山”的最后一公里。
綠水青山不會自己變成金山銀山,想要把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需要有堅實的路基、平整的路面、正確的路標、牢固的護欄。近些年,福建省南平市就圍繞這些關鍵要素發力,積極探索、勇敢嘗試,在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挖掘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實現綠色惠民、“綠色富市”。利用生態資源優勢,找準發力點、突出比較優勢,圍繞綠色發展之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做文章。
首先,“最后一公里”要想走得穩,需要堅實的路基。福建省南平市通過近些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發展核心需要選準與生態資源相得益彰的產業。選準產業,才能有的放矢,把優勢做足,構建富有活力的綠色產業體系。從南平來說,就是要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選擇與綠水青山、人文歷史等相得益彰的產業。
具體來說,南平最具基礎的特色現代農業、最具優勢的旅游業、最具潛力的生物工程、最具前景的高新技術產業等,都是可以重點發展的產業。把這些特色產業發展好,既能充分發揮山區獨特優勢,又有助于更好地保護當地的綠水青山。
其次,“最后一公里”要想走得快,需要平整的路面,不能任由現實中的短板把發展路變成了“搓衣板路”,磕磕絆絆怎能跑得快?因此,必須著力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抓緊補齊短板,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后發地區補短板的當務之急,是要圍繞產業銜接配套,解決突出問題。
再次,“最后一公里”要想走得對,需要正確的路標。如果缺少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的路徑,只顧模仿和重復,要么是污染了青山,要么是耽誤了“金山”。福建省南平市近年來找準了發展方向,全力延伸拉長產業鏈條,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一方面,要對本地產業鏈做全方位的評估,針對產業鏈缺失環節梳理出一批項目,缺什么補什么,抓緊引進實施一批“補鏈”“強鏈”“擴鏈”的龍頭項目。
另一方面,鼓勵現有骨干企業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引進培育一批與之相配套的專、精、特企業,促進產業向高端化、集聚化發展。作為福建的老工業基地,南平在堅決淘汰不符合綠色發展方向的項目同時,積極鼓勵現有骨干企業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改造,加快提質升級。對于后發地區而言,一手“調高”盤活存量,一手“培新”做優增量,有利于實現“綠色發展”理念下的產業跨越和趕超。
(作者地址:湖南省長沙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