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常常給人以不好的印象。破舊的瓦屋,臟兮兮的孩子,幾個代課教師,是窮苦的代名詞。
筆者家住山東半島的平原地區,一年級開學了,還沒有正式的教室,橡樹林成為了我們的教室,農家的偏房成了我們的教室,二年級才正式到小學校上學。夏天很熱,冬天很冷,沒有圍墻的小學校野狗常常光顧。不過,那時的我們,是多么的快樂!大聲的讀書,肆意的奔跑……快四十年了,非常懷念那小學校。
后來,學校停辦了。日趨減少的生源如同枯竭的水源,讓小學校風光不在。每次經過,總是張望片刻,回憶過去的笑聲,回憶過去點起煤油燈學習的情景。
前幾天,去一所農村學校,仿佛又讓我回到了童年。
學校不大,三排房子,六個年級,十幾名教師,一百多名學生。在城里非常期盼的小班化教學,在這里完全可以實現,每班三十名學生,教師完全可以實施個性化教育。院落干凈整潔,設施也較為齊全。這是一所農村最偏遠的普通小學。校長很年輕,也很熱情,正在落實孩子的養成教育。這些來自菜鄉的孩子,由于父母較忙,很難顧及孩子,學校有義務讓孩子養成學習習慣,養成生活習慣。學校文化氛圍濃郁,學校非常重視環境建設。
孩子們正在上課,不便打擾,只拍了幾張校園圖片。樸素淡雅,不使粉黛,卻不失高貴,有一種想走進教室重新上課的感覺。
年前,去山區也走進了一所農村小學。這所學校依山而建,是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在操場上玩得不亦樂乎,在教室里認真地學習。
當然,隨著條件的改善,農村小學變得越來越漂亮了。樓房已經不再是稀罕事,孩子們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樣了。不過,我還是想念農村小學的瓦房,那能記住鄉愁。
您在農村上過學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無聲故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