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去了六個團組,這六次講話,給各級領導干部劃好了重點。其中,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強調:“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要繼續鞏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3月16日 人民網)
習大大最揪心的事實啥?就是貧困群眾的生活。“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從念念不忘的“梁家河情懷”到擺脫貧困的“寧德感悟”,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鄉親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最讓總書記放不下。
正是源于對貧困群眾的揪心與牽掛,總書記多次在兩會上就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總書記的講話,彰顯深厚的為民情懷,處處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一道道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督戰令”。
在齊心努力下,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不少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各種扶貧項目、扶貧政策的支撐下,亦有少數困難群眾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生活完全寄托于扶貧資金、扶貧項目、扶貧政策,即使得到了一定的生活補助資金,還依然存在著“再等一等”、“再多要一點”的想法,靠著扶貧款坐吃山空、不思進取的大有人在。
如何幫扶才能真正拔掉窮根?直接給錢當然來得容易,可古語說:“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要想徹底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僅靠“輸血”扶貧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開發扶貧,“授人予漁”,幫助他們創造條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貧困群眾而言,不僅需要轉變思想、提高認識,團結一致抓生產、出效益,還需要有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布局上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扶貧計劃,幫助當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發展規劃,實事求是幫困難群眾選出一條致富的好路子;針對貧困群眾的不同情況,找出標本兼治的辦法,在政策、產業、技術、信息、培訓等致富要素上有針對性地幫困扶貧。
真正意義上的拔掉窮根,要做的不僅僅是解決貧困者一時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掙錢能力和機會,提高困難人群的身體素質和教育水平。因此,精準扶貧更應把著眼點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人以漁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積極推動行業扶貧、產業扶貧。
常言道:“輸血”不如“造血”,“富口袋”不如“富腦袋,只有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才能真正拔掉窮根,走上致富之路。
(作者單位:成都市金堂縣政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