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如何增強“造血”功能,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近日,記者行走瀘州、宜賓、自貢等地,探尋四川省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新舉措。(四川日報4月5日)
中醫上的土方子,又叫偏方,雖然不登大雅之堂,卻很實用。拔除貧窮的“病根”,也需要這樣實用的土方子。
精準扶貧以來,很多地方都能夠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出扶貧策略,但還是有一些扶貧干部喜歡“拿來主義”,一股腦地照抄照搬別人的扶貧經驗,結果產業扶貧搞成了“南橘北枳”,既浪費了扶貧專項資金,又讓貧困戶失去了脫貧信心。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四川瀘州、宜賓、自貢等地,在扶貧中想辦法、找路子、搬凳子、架梯子的“實招”,這些土方子,沒有花架子,卻很實用,很接地氣。
范正祥因妻子患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只好留在家照顧妻子,平時靠種地、養土雞維持生活。通過需求梳理,村里搭建一些公益性工作崗位平臺。如今,范正祥干起“村美容師隊”隊長,每天帶領15名貧困戶打掃全村的公共衛生,每月有300元的收入。由于有建房經驗,范正祥還積極參選建房委員會成員,義務為村民的新居建設做質量監督。今年的換屆中,范正祥被一致推選為村民小組長。在他的帶領下,馬安村11組流轉土地100余畝種植向陽花。“我流轉了3畝,每年有1800元的收入。”范正祥頗為欣喜。去年底,村里辦起了“支部黨校”和“農民夜校”,范正祥經常去聽課,“不能總是‘等靠要’,自己也要努力脫貧致富?!狈墩檎f。
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問題,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也關系到脫貧攻堅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只有解決了貧困戶思想上的問題,才能保證貧困戶被“扶上馬”后不“摔下來”。要解決“等靠要”思想問題,關鍵在于讓貧困群眾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夠給生活帶來切實的變化,讓貧困戶的生活有“盼頭”。“盼頭”來了,動力就有了。
扶貧土方子,解決了貧困戶“動手能力弱”的難題,讓貧困戶在自力更生中尋找到一條條脫貧致富的門路,既接地氣,又漲脫貧攻堅的士氣。
(作者單位:四川省鹽亭縣機關事務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