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勾勒出中國網信戰略的宏觀框架,明確了中國網信事業肩負的歷史使命,為深入推進網絡強國戰略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國際互聯網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一年來,我國多措并舉、多方參與,開創出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新局面,實現了網信事業發展的新跨越,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造福國家和人民。(新華社,4月18日)
人類創造了互聯網,互聯網也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社會,正如一些教育學者所言:“他攜帶著自己特有的價值和意義,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著人類的行為和觀念,它無所不在、萬象紛呈,構成人間迷人的現象?!本W絡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和影響范圍廣的顯著特點?;ヂ摼W對人類的行為和觀念影響極深。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了。
“互聯網發展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歷史機遇,必須牢牢抓住,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p>
現目前,脫貧攻堅工作尤為重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要堅持精準扶貧脫貧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加快實施一批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重大工程,破解發展瓶頸制約,確保實現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精準扶貧這項重要的工作,我們要充分運用好互聯網這個大寶庫,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老百姓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拓寬自己的視野。
讓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讓更多邊遠山區的困難群眾能夠用上用好互聯網。利用互聯網,老百姓就可以少跑路,就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資源,老百姓在互聯網上有了獲得感,就有了動力去不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努力的去融入到這個新興社會。
網絡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的資源,一旦進入網絡世界,即能在知識海洋中盡情遨游。網絡受知識的“滯后現象”,降低了學習成本,節約了時間。很多的困難群眾從互聯網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資源,讓自己在互聯網中有了獲得感,逐漸地從貧困中走了出來。互聯網推動了精準扶貧,造福了廣大人民群眾。網絡的運轉夜以繼日,信息的傳遞須臾不停。扶貧工作定會通過互聯網這個階梯慢慢地走向成功,讓人民群眾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