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陜西省將督促各市(區)紀委提高監督執紀主動性、積極性,促進責任落實。同時,加大對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通報曝光力度,查處一起、通報一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5月10日)
扶貧開發直接關系到中國數千萬人民的福祉,關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各級黨委政府逐級立下軍令狀,層層落實脫貧攻堅責任,脫貧攻堅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紛至沓來,扶貧領域自然成為腐敗的高危領域,近年來,中紀委、各省市紀委對扶貧領域的腐敗典型曝光屢見不鮮。如何提高紀委監督執紀能動性,有效減少扶貧中的腐敗發生,要把握好監督執紀的“火候”,準確運用“四種形態”。
筆者認為,準確運用“四種形態”,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批評教育不能含糊。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各級紀委要敦促相關職能部門建立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自查自糾制度,定期督查資金使用情況,對問題突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談心談話“紅臉出汗”。
第二,排查線索不能馬虎。建立問題線索共享機制,加強巡察、財政、審計等多部門聯動,定期會商對接,實現問題線索順暢移交。發揮信訪主渠道作用,關注網絡、信箱等信訪舉報問題,重視扶貧專項業務檢查成果,廣泛收集問題線索。規范問題線索處置,組織精干力量對問題線索進行認真核查處理。
第三,嚴查問題不能手軟。針對扶貧領域易發高發的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親厚友、基層干部以權謀私、吃拿卡要、與民爭利、虛報冒領涉農資金等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高舉利劍,嚴肅查處。通過案件包片、駐點包案、直查直處等方式,定向整治、定點突破,把問題查清查透,徹底堵塞腐敗問題漏洞。
第四,曝光典型不能留情。對扶貧領域立案查處的違紀違規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做到查處一人,教育一片,通過不間斷的通報曝光持續釋放越往后越嚴、處分越重的強烈信號,讓心存僥幸者聞風喪膽,促進各級領導干部自覺履行“兩個責任”。
通過積極運用監督執紀前兩種形態,批評教育一批,嚴肅查處一批,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氛圍,扎實推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向縱深發展。
作者單位:北川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