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獲悉,今后,甘肅將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用好第三方評估、交叉考核等辦法,堅決防止和克服層層加碼、急躁冒進和數字脫貧、假脫貧、“被脫貧”等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現象,做到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確保貧困退出真實可信,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6月8日 新華網)
關于“假脫貧”“被脫貧”這樣的稱謂,最初來源于2011年全國兩會的提案。今年3月,正式寫進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足見黨中央、國務院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民生工程的關切程度。
的確,在脫貧攻堅中,存在著一些另類的“被脫貧”現象。有的貧困戶直接領那點國家補助,錢一用完就“濤聲依舊”;有的人家被有關領導夸大項目或虛擬項目,在上報的資料中湊足脫貧標準;更有甚者,有的人家自己還蒙在鼓里,但表冊上已經脫貧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樣的現象,用一個“被脫貧”十分形象鮮活,一個“被”字把基層領導的浮躁作風和扶貧對象的辛酸尷尬,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就要在“精準”上下功夫。有的地方進行“暗箱操作”,先從領導干部的親戚、朋友入手,剩余的名額才有真正貧困戶的戲。而在確定了“貧困戶”后,究竟怎樣“扶”,進展如何,一直不予“曝光”。這樣以一來,就極容易出現那種富裕人家“被貧困”,從而對國家的錢“不拿白不拿”,而真正貧困人家就算被列入“貧困戶”,但也只是“被脫貧”這樣的現象。要避免這種弊端,就當將扶貧機制透明化、公開化。從最初的“貧困戶”的確定,到幫扶的方式、進程,都應及時公示,接受群眾的監督。
從目前的扶貧方式來講,在一些地方還顯得單一。也就是說有關扶貧資金還是國家財政承擔得多。其實,各民營企業、慈善組織、社會組織等都是扶貧工作的中堅力量。就像當年抗擊侵略者一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這些企業、組織充分加入到脫貧攻堅中來,力量就巨大了,完全可以免去一些群眾對國家能否有脫貧攻堅承受力的后顧之憂。隊伍壯大了,實力就增強了,扶貧工作就更有底氣,那種“被脫貧”的現象就會得到很好的遏制。
當然,杜絕“被脫貧”還要重視體制建設,健全醫保、大病救助、殘疾人、貧困兒童等一系列保障,這樣才可以“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亦即說,要實現真正的“脫貧”,就需要在全面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完善相應的保障體制。目前,全國多數地方已經實現了“精準扶貧戶”住院治療全免費,但諸如醫院的級別限制,用藥的差距等都還優待完善。
總之,不管是富裕人家“被貧困”,還是貧困人家“被脫貧”,都與脫貧攻堅格格不入。眼下,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后一公里”,更是疏忽不得,稍有不慎,就可能“千日之功,毀于一旦”。為此,甘肅省采取的一些列措施,也值得各級黨政機關和廣大基層干部三思。唯有真抓實干,排除私心雜念,懷一顆為民之心,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聚焦“脫貧攻堅”,才能如期完成攻堅任務,齊心協力同奔小康。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