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前,好逸惡勞,“我窮我有理”“我窮我怕誰”一度成為湖北鶴峰農村的流行時尚。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鶴峰向以“等靠要”為主要特征的“素質貧困”宣戰,挖掉精神貧困之根。僅用4年,這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風氣為之一變,農村“群星”涌現,由“精神洼地”成長為“精神高地”,推動扶貧進入快車道。(新華網6月13日)
精神對生活的影響不可忽視,很多貧困地區文化生活單一,日常的娛樂就是打牌喝酒,親友間情意淡薄,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狀況堪憂,賭博、封建迷信等活動猖獗,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與精神家園的塑造未能及時跟上,貧困者自身文化貧乏、個性懶惰、“等靠要”思想泛濫,缺乏進取心有很大關系。
精神扶貧要注重扶“志”,實現‘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從思想上給予鼓勵引導,幫助他們擺脫思想觀念上的“貧困”,并采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努力培養和造就他們敢于直面困難、勇于迎難而上的信念和意志。杜絕出現投機分子鉆國家政策空子的現象,營造有利于脫貧致富的大環境。
精神扶貧還要注重扶“德”,推動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加快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在充實、豐富和活躍其業余生活的同時,寓教于樂,引導群眾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破除陋習,著力剎住迷信風、浪費風、賭博風,促使形成文明健康、勤儉節約、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氣。
精神扶貧要注重扶“教育”,要加大教育扶貧。增加對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投入,免費讓他們接受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對困難家庭子女上學學費減免力度和提高生活費補助標準,防止出現因貧失學、因貧更貧。
如何真正實現全面脫貧,讓社會主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的行動還在路上。立足長遠挖掉“窮根”,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使貧窮得以根治,讓貧窮無滋生土壤,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東方食品銷售公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