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情況概述

[ 作者:國家統計局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23 錄入:吳玲香 ]

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 基礎活力明顯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之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不利影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圍繞著“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務,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特別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加快培育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新產業新動能,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發展基礎活力明顯增強,呈現出農業穩定增長、農民持續增收、農村面貌改善的良好局面,為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糧食持續豐收,站上站穩12000億斤新臺階

(一)糧食生產持續豐收。

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基本供給,始終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新戰略,繼續實施小麥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支持保護補貼,對產糧大縣進行獎勵,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糧食持續豐收,取得歷史性突破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糧食持續豐收是在2004年至2012年連續9年增產、起點較高的情況下取得的,高點爬坡,實屬不易。2013年至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連年增產,2016年國家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調減玉米播種面積,全國糧食總產量比上年雖有所下降,但仍是歷史第二高產年份。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325億斤,比2012年增加533億斤,增長4.5%,年均增長1.1%。其中,稻谷產量為4142億斤,增加57億斤,增長1.4%,年均增長0.3%;小麥產量為2577億斤,增加157億斤,增長6.5%,年均增長1.6%;玉米產量為4391億斤,增加279億斤,增長6.8%,年均增長1.7%。

(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生產水平穩步躍上新臺階。2013年糧食產量歷史上首次突破12000億斤,2014年至2016年均在12000億斤以上,標志著我國糧食生產水平已穩步跨上12000億斤新臺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質的飛躍。糧食豐收,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4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7公斤,比2012年提高11公斤。稻谷、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自給率均超過了98%,依靠國內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

(三)糧食生產區域布局不斷優化。

糧食生產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主產區穩產增產的作用日益顯現。從播種面積來看,2016年,糧食主產區[1]播種面積達到12.2億畝,比2012年增長4.8%;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比重為72.1%,比2012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從產量來看,2016年糧食主產區產量為9355億斤,比2012年增長2.4%;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為75.9%,比2012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從對增產的貢獻來看,糧食主產區2012年至2016年累計增產433億斤,占同期全國糧食增產量的比重達到81.3%。

(四)科技進步對糧食增產的作用增強。

農業科技對糧食增產的作用增強,良種良法大規模推廣應用,糧食土地產出率提高,單產增加。2016年,全國糧食單產達到363公斤/畝,比2012年增加了10公斤/畝,增長2.8%。

二、經濟作物結構持續調整,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

(一)經濟作物結構持續調整。

主要經濟作物產量總體仍保持較高水平。油料、蔬菜、水果和茶葉產量增加。2016年,全國油料產量達到3630萬噸,比2012年增加193萬噸,增長5.6%,年均增長1.4%;蔬菜、水果和茶葉產量分別達到79780萬噸、28351萬噸和240萬噸,比2012年分別增長12.6%、17.9%和34.1%,年均增長3%、4.2%和7.6%。棉花和糖料減產。受庫存積壓較多、需求下降和價格總體走低的影響,棉花產量下降較多。2016年,棉花產量為530萬噸,比2012年減少154萬噸,下降22.5%。2016年,糖料產量為12341萬噸,比2012年減少1144萬噸,下降8.5%。

(二)經濟作物區域布局不斷優化。

主要經濟作物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向優勢產區聚集的趨勢增強。棉花生產向新疆產區聚集。2016年,新疆棉花產量為359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的比重為67.8%,比2012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糖料生產向內蒙古、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集中。2016年,內蒙古、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糖料產量合計為10946萬噸,占全國糖料產量的比重達到88.7%。

三、林業生態功能增強,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加大。

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加大,森林資源增多。據國家林業局統計,2016年,全國造林總面積達到720萬公頃,比2012年增加161萬公頃,增長28.7%,年均增長6.5%。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82萬公頃,與2012年基本持平;飛播造林16萬公頃,比2012年增加3萬公頃,增長19.0%,年均增長4.4%;新封山育林195萬公頃,增加31萬公頃,增長19.2%,年均增幅為4.5%。2016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2.3%,比2012年提高0.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達到164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8.2%。自然保護區增多。2015年,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740個,比2012年增加了7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28個,增加6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9649萬公頃,比2012年增加了234萬公頃,增長2.5%,年均增長0.8%。

(二)林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林產品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受生態保護力度加大的影響,木材產量總體保持下降態勢。2016年,全國木材產量為7776萬立方米,比2012年減少399萬立方米,下降4.9%。橡膠、松脂和油茶籽產量增加。2016年,全國橡膠產量為82萬噸,比2012年增長1.7%;松脂產量為133萬噸,增長9.2%;油茶籽產量為216萬噸,增長25.2%。

四、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規模化養殖繼續發展

(一)畜產品產量總體穩定增長。

畜牧業生產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6年,肉類總產量為8538萬噸,穩居世界第一,比2012年增加151萬噸,增長1.8%,年均增長0.4%。在主要肉類產品中,豬肉產量受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呈現先揚后抑變動態勢;牛肉和羊肉產量持續增長;家禽產量增加;牛奶產量下降。2016年,全國豬肉產量為5299萬噸,比2012年減少44萬噸,下降0.8%;牛肉和羊肉分別為717萬噸和459萬噸,比2012年分別增加55萬噸和58萬噸,分別增長8.3%和14.5%,年均分別增長2.0%和3.4%;禽肉產量1888萬噸,比2012年增加65萬噸,增長3.6%;禽蛋產量為3095萬噸,比2012年增加234萬噸,增長8.2%,年均增長2.0%;牛奶產量為3602萬噸,比2012年減少142萬噸,下降3.9%。

(二)畜牧業規模化養殖深入發展。

十八大以來,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繼續發展。以生豬養殖為例,根據畜禽監測調查結果,2015年,養殖規模在10000頭以上的單位,生豬飼養量合計達到9004萬頭,占單位生豬飼養總量的比重達到64.3%,比2012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養殖規模在10000頭以上的規模戶,生豬飼養量合計達到3187萬頭,占規模戶生豬飼養總量的比重為20.7%,比2012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

五、水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人工養殖占比進一步提高

(一)水產品產量持續增長。

水產品生產持續快速增長。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全國水產品產量達到6901萬噸,比2012年增長16.8%,年均增長4.0%。其中海水產品3490萬噸,增長15.1%,年均增長3.6%;淡水產品3411萬噸,增長18.7%,年均增長4.4%。

(二)水產品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化。

水產品生產方式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占比提高;捕撈水產品產量增長相對較慢,占比下降。2016年,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為5142萬噸,比2012年增長19.9%,年均增長4.6%;捕撈水產品產量為1759萬噸,比2012年增長8.6%,年均增長2.1%。十八大以來,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年均增速比捕撈水產品高2.5個百分點,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水產品產量的比重提高。2016年,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水產品產量的比重為74.5%,比2012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農業基礎更為穩固

(一)農田灌溉面積增加。

國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顯著改善。據水利部統計,2016年底,全國耕地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比2012年增加6844萬畝,增長7.3%。

(二)農業科技進步加快。

國家繼續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據科技部測算,2016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2%,比2012年提高1.7個百分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0%,標志著我國農業發展由過去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增加,逐步轉變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上來。

(三)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

國家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據農業部初步統計,2016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6%,比2012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逐步改變了主要依靠人畜力進行農業勞作的傳統生產方式,把農民從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也有效地緩解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的矛盾,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

七、農村改革深入推進,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一)土地制度改革,助推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實現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置”,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這是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入股、轉讓等方式流轉承包地,推動適度規模經營。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農村承包地流轉面積達到了4.6億畝,比2012年增加了1.9億畝。土地流轉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快速發展。目前,糧食、油料、棉花等大宗產品的生產主體依然是以小規模農戶為主,而蔬菜、花卉、瓜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和特色種養等產品的生產則逐漸向規模化、專業化農戶聚集,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

(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快速涌現。

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生產大戶、專業戶、農業龍頭企業等各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發展,逐步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280萬個,新型職業農民不斷壯大,總數超過1270萬人。其中,家庭農場達到87.7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179.4萬家,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4.4%;農業產業化組織超過38萬個。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壯大,有力地助推了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穩步發展,有力地助推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三)農業功能拓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

十八大以來,中央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農業功能拓展,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增強,動力轉換加快。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生產、加工、冷鏈物流、銷售一體化發展成為促進農民分享農業增值收益的重要途徑。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不斷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休閑農莊、特色民宿等農業新業態快速涌現,采摘、垂釣、餐飲住宿、農事體驗等新型農業經營活動方興未艾。大量下鄉返鄉人員在農村創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持久動力。

八、農業對外開放擴大,“走出去”戰略邁出新步伐

十八大以來,農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農產品國際貿易額快速增長,“走出去”戰略取得新進展,對外開放度進一步擴大。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農、林、牧、漁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到25.7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11.1億美元,增長76.0%,年均增長幅度達到20.7%。2015年,我國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出口額達到582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61億美元,增長11.7%,年均增長3.7%;進口額達到505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152億美元,增長43.2%,年均增長12.7%。

取得的巨大輝煌成就,將會激勵我們的干勁,提高我們的信心,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農業發展中依然存在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農產品競爭力不強、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等突出問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培育壯大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注釋:

[1]糧食主產區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省份。

[2]畜禽監測調查中的養殖單位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西藏等省(區、直轄市)的養殖單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家統計局網站2017-06-2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亚洲一级aⅴ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一级在线毛 | 色先锋在线中文字幕资源 | 色福利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