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方努力下,山東滯銷的部分圓蔥終于有了可靠的去處。但事情并未就此結束,其中有一點尤其需要注意,正如報道中提到的,在一些村莊圓蔥沒賣完的大多是種植大戶。
事實上,這些年來大戶滯銷并不鮮見。大戶滯銷指向同一個問題,即農業經營模式的更新和升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越來越通暢,傳統的營銷渠道正在被擠壓,大戶再也不能躺在傳統渠道之內安之若素,而是必須有針對性地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這種情況下,建立區域性的專業生產聯合社不但必要而且迫切。農業聯合社更有條件為合作社、大戶提供金融服務、糧食銷售與市場的對接、農業經營管理培訓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從而增強應對市場的能力。
進一步來看,農業生產經營進入公司化的運作模式是破解大戶困境的有效選擇。農業只有納入公司治理結構,才更有利于長遠的規劃以及穩定的投入。應該強調的是,引入完善的農業保險制度至關重要。例如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機制、農業互助保險等,以此平抑市場物價,對沖價格波動對大戶帶來的風險。
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農業經營模式的更新升級首先意味著土地需要集約耕種并進行長遠規劃,改進生產工具、條件和環境,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相對可控。這都需要建立在充足并且穩定的農地供應之上,因此土地權屬的清晰是最基本的前提。大戶滯銷恰恰說明這方面的保障需要加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甘肅農民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