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民宿是能讓人扎根的,讓你想要一來再來。”記者見到“老白”——沈軍明時,這個杭州人已在浙江省松陽縣西坑村扎根一年多了,他要把他的民宿變成一個安在鄉村的家,“滿目都是風景,從此不再云游”。
村里的民宿常年客滿,讓當地村民看到了“綠水青山”的力量,他們在自家房子里開起了農家樂,解決了游客的吃飯問題。西坑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但接待能力有限,于是又帶火了周邊的一些古村落。
“民宿是一顆播在鄉村的種子,它還在不斷生長。”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看著一間間民宿從無到有,對它們又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他希望民宿能成為當地文化的載體和窗口,連接起鄉村與外面的世界。
在沿坑嶺頭村,流傳著一則頗為有趣的小故事。一家名為“柿子紅了”的民宿火了,隨后,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全村的柿子被一搶而空。在象溪一村,臺灣姑娘張月真和山東小伙兒孫昌斌的民宿故事還是一個愛情故事。他們在網上結識,又因民宿相愛,一起成了新松陽人,成為松陽民宿隊伍中兩岸交流的典范。
“點綠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松陽縣城郊區,鄉村798寫生基地的負責人邱少敏曾背著包,走遍了100多座村落,對古村老屋懷有深厚的感情。5年前,他瞄準了每年來松陽寫生的學生,把廢棄糧倉改造成一個集藝術、自然、生態、文化于一體的寫生基地。5年來,基地共接待了來自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全國200所高校的師生7萬多人。
“年輕人畫了畫,在微信上一發,既幫我們做了宣傳,又幫美麗鄉村做了宣傳。”邱少敏笑著說,“要把本地特色文化保護好,把家底亮出來吸引外來客,同時調動起村民的才能、興趣和激情,一方面讓他們感受到發展民宿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另一方面看到整個村莊在重燃生機與希望,村民個人也能從中感受到快樂和價值。”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民宿主有了更大的“野心”,開始探索如何讓民宿更好地參與鄉村建設。
在楊家堂村,一家連鎖品牌民宿將觸角延伸到了黃墻黑瓦的更深處。
民宿的大堂就隱藏在村里錯落有致的民居之間,向來往的村民和游客開放,提供免費的涼茶。據管家介紹,貨架上擺放的山茶油、土蜂蜜、端午茶也都是因地制宜開發出來的農副產品。“今后我們還打算開發更多品種,讓這兒成為一個農產品加工銷售的窗口,為當地的老百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最近他們還想辦個暑期班,讓村里的孩子不用到外面補課,可以回鄉來看看爺爺奶奶,還要盡可能地在村子里搭建更多的公共空間,建圖書館、祠堂。
“民宿,不僅在宿,更在于民。”王峻一直強調這樣的理念,“我們歡迎外來優秀人才做民宿,更鼓勵當地的老百姓發展民宿,過上更好的生活。”
大木山村村民李賢高回來了,他的女兒也回來了。“每天工作生活在景區里,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在大木山茶園經營著一家民宿,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女兒幫著家里在網上賣茶葉,返鄉創業的李賢高說起現在的生活,臉上滿是藏不住的笑意,“還是回家的感覺最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7年08月18日0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