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一號文件”指引中國鄉村振興之路

[ 作者:檔案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647 更新時間:2018-01-17 錄入:吳玲香 ]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盛大的國慶慶典上,群眾游行隊伍遠遠走來。

與往年工人隊伍排在群眾方陣首位的慣例不同,這一次,先導而來的是農民隊伍。

11.png

1984年國慶35周年慶典,農民游行隊伍的彩車上打出“聯產承包好”的大字

五輛彩車在紅色大拖拉機的牽引下穩健駛來,車上載著五個4米高的紅色大字——“聯產承包好”。

隊尾還有一輛彩車,載著一本書的模型,那是“中共中央一號文件”。

12.png

1984年國慶慶典上,鄧小平與西哈努克親王在觀禮臺上

那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鄧小平向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親王介紹說:“這是我們的農民隊伍?!蔽鞴擞H王說:“中國的農業搞得好,是因為閣下的領導和中國的政策好?!编囆∑叫χf:“標語上寫得清楚——是國家政策好。”

“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其中提到的問題往往是中央全年需要重點解決,也是國家亟需解決的問題。說起“一號文件”,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三農”領域,聯想到中央出臺的直接惠及中國農民的好政策。

13.png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5個“一號文件”

一、包產到戶 破題立新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高度贊揚了安徽省肥西縣實行包產到戶和鳳陽縣搞“大包干”所引起的變化。1980年的“75號文件”對“包產到戶”定性為“是依存于社會主義經濟,而不會脫離社會主義軌道的,沒有什么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但該文件并沒有完全正面肯定包產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爭論仍然存在。

1981年間,解放農村生產力的努力與探索在中央與地方齊頭并進。3月30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轉發國家農委《關于積極發展農村多種經營的報告》并指出,合理利用和開發各種資源,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才能保證我國農業建設的正常進行。在黨中央指導與支持下,多個聯合調查組分赴全國各省份調查包產到戶。來自安徽的調查組報告說:“包產到戶是農村的曙光,中國的希望?!?/p>

10月4日至21日,中央召開農村工作會議,討論起草放寬農業政策的文件。這次會議紀要,被整理成1982年關注“三農”的“一號文件”,肯定了土地的聯產承包責任制。

聯產承包制可以恰當地協調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并使集體統一經營和勞動者自主經營兩個積極性同時得到發揮,所以能普遍應用并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14.png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圖為復印件

1983年的“一號文件”提出了“兩個轉化”,即促進農業從自給半自給經濟向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轉化,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為此,文件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思想更解放一點,改革更大膽一點,工作更扎實一點”。

1983年,農村改革步伐加快了,農村經濟變化也很顯著。家庭承包普及到幾乎每個村莊,農村勞動力從閑置狀態下解放了出來。

15.png

1984年6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

1984年的“一號文件”給廣大農民吃了顆“定心丸”——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十五年以上,允許農村社會資金自由流動,鼓勵入股分紅,允許農民私人辦企業,雇工經營超過八人的,允許試行。1984年我國農業生產達到前后幾年的峰頂。

16.png

1984年7月12日,《人民日報》刊登消息《夏糧豐收——總產量超過去年 創歷史最高水平》

1985年的“一號文件”以“改革統派購制度、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課題,旨在“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1986年的“一號文件”強調“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調整工農、城鄉的利益分配關系。

17.jpg

二、炎黃子孫 告別田賦

18.jpg

“告別田賦鼎”局部照

“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p>

在自制的鼎上,農民王三妮一個字一個字刻上了500多字的銘文。他所在的石家莊市靈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04年就免除了農業稅,不僅不再“繳錢糧”,還能享受政府補貼。有感于好政策,這個掌握青銅鑄造手藝的農家漢子終于在2006年鑄成“告別田賦鼎”。

19.jpg

告別田賦鼎已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

2004年的“一號文件”實實在在,關注農民的“錢袋子”,主題是“增加農民收入”。正是這一年,中央提出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并取消了絕大多數的農業特產稅。2006年正式廢止 “農業稅”。

縱觀2004至2012年,“一號文件”關注著“三農”問題的方方面面,從“農民增收”到“農業發展”,從“現代農業”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強農惠農政策紛至沓來,農民錢袋子逐漸充實起來,農村越來越美,農業一步步強了起來。

三、鄉村振興 步伐不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農村經濟穩中向好、穩中向新,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夯實了根基。

2013年“一號文件”注重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特別強調了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當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說,農村合作社是新時期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適應市場經濟和規模經濟的一種組織形式。

20.jpg

2013年2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

2014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21.jpg

2014年1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文件鼓勵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2015年“一號文件”提出了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三農”工作。這是“一號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耙婪ㄖ无r”已成推進“三農”發展的重要工作與維度。

22.jpg

2015年2月2日,《人民日報》刊發《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文件同時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

2016年“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定高產、生態友好的標準農田。

23.jpg

2016年1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 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

這對解決“三農”新老問題、有序推動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順應新形勢新要求,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推進“三大調整”——調優產品結構,突出“優”字;調好生產方式,突出“綠”字;調順產業體系,突出“新”字;另一方面實現“三大激活”——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24.jpg

2017年2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文件指出,必須從供給側入手、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發力,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沖關過坎。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一號文件”指引中國鄉村振興之路(圖15)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在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對貫徹落實提出了明確要求。會議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帶著農民兄弟奔小康,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國共產黨,一直在路上!

(整理:檔案君)

本文檔案資料參考自《人民日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匯編(1982—2014)》《中國改革信息庫》、中國農業博物館及人民網、新華網、鄧小平紀念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網 2018-01-1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 | 偷偷做久久久久免费网站 | 在线欧美精品第1页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 亚洲3D卡通动漫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