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要圍繞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據“系統規劃,持續優化;因地制宜,協同推進;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原則科學構建農產品電商體系。
建立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特色農產品銷售額和網絡知名度不斷提升,但是,現實中還存在著農產品電商標準化程度低、品牌化建設滯后等諸多問題,虛假宣傳、惡性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所以,制訂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勢在必行。
在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看來,農產品電商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通過標準化手段可以規范農產品電商行為,引領農產品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徐春暉表示,近些年來,制訂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在最近幾年的呼聲一直比較高,有些地方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是如何制定,一直在摸索之中。
徐春暉說:“其實,早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首次專門提出要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其中就包括”應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系,并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等等。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而我國在農產品尤其是鮮活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上一直相對滯后,這已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適應發展電子商務的需要,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農產品名牌戰略,加快實施農產品包裝化、標準化和銷售策略;另一方面,政府行業協調機構應當盡快引導廣大農民加快執行國家的有關農產品質量等級標準、重量標準和包裝規格等標準體系,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為實現農產品的電子交易奠定基礎。”
徐春暉坦言,七部委聯合印發的《指導意見》,應該說很全面,也明確了三大重點任務,建立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電商標準制修訂、推動農產品電商標準的實施推廣。其中“加強農產品電商標準制修訂”讓人眼前一亮。《指導意見》中對主要修訂標準也做了詳細的說明,包括:基礎術語、分類與編碼、信息描述、分等分級、采后處理、儲藏保鮮、包裝、運輸與配送、管理服務標準、質量安全、信息安全等,可以說,農產品電商標準的制訂,可以解決很多人對此感到的困惑。
加強農產品電商標準制修訂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而我國在農產品尤其是鮮活農產品的品牌和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上一直相對滯后,這已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不少專家表示,我國農業在標準化環節上還處于比較薄弱的階段,這也是制約現代農業或農產品上行的一個重要因素。以蜂蜜為例,其標準化主要以甜度、含糖量為標準,含糖量達到一定標準,口感才會好。但是蜂蜜的生產卻是地域性十分明顯的。河南省博愛縣有不少蜂農,但是就當地情況來看,每個蜂農由于山中蜜蜂數量、花卉品種的不同,生產出的蜂蜜也是有所差異。
正如蜂蜜一樣,農產品的生長是一種生物過程,加上土壤、水質、種質、管護等多方面,生產的產品多數情況下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生鮮的標準化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未來很可能分為兩個極端,一個是純高端產品,限量版、區域性、高品質,另外一種就是相對寬松的綠色分包生鮮,品質有分級,但差別不大。
專家表示,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源頭入手。國都證券農產品分析師趙博告訴記者,實行標準化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的根本舉措,在電商的貨源方面,就要考慮輸出生產標準,形成可執行的細化的東西,也可以委托農產品研究機構制定和分發,確保農戶按照統一標準進行土壤改造、施肥、采摘,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包裝。縮小產品的差異性,擴大產品的相似性,打造一定量級的可復制性產品,才能實現電子商務的貨源穩定。
趙博表示,標準的制定不僅僅在于生產端,如土壤、采摘、制作以及包裝方面與農場簽訂更為細化的標準,實現蔬菜的標準化生產,還在于通過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立了蔬菜生產電子檔案系統。示范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指導生產者科學防治蔬菜病蟲害,提高地產蔬菜質量安全水平。
徐春暉也表示,在推動農產品電商標準的實施推廣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要積極探索開展各種類型的農產品電商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引領示范效應的試點示范項目、總結推廣試點示范成功經驗等。當前農產品電商標準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指導、社會協同、需求導向、市場運作、務求實效、重在持續”的原則,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努力在示范帶動、模式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在標準體系、服務體系建設上進行不斷的創新。我國農產品電商標準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通過各方齊心協力來推動農村電商的標準化體系建設,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農產品電商標準實施推廣很重要
根據農業部公開數據顯示,到2020年,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速將保持在40%左右。與機遇并存的是農產品上行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中物聯大宗商品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稱,農產品進城的物流體系尚處于初級階段,物流集散較為薄弱,要逐漸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全程冷鏈配送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通過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的骨干網絡,構建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商務部電子商務信息司相關人員也表示,物流體系要不斷向兩端延伸,上游要直達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下游要直接接觸社區,通過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成本并降低因物流不暢帶來的農產品折損率。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表示,線上與線下融合是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新趨勢,雙渠道發展將促進農產品加快進城,農產品市場體系也可逐漸完善。周旭強調,電商平臺之間應形成互聯互通,打破地域與平臺之間的限制,較少對農產品資源的內部消耗,同時打破平臺對農產品產業端的壟斷,尋求發展的平衡點。
洪濤坦言,農產品標準化涉及多個供應鏈環節,如農產品的選種、種植、養殖、加工、運輸、倉儲、配送等,這些環節只有在高度信息化條件下實現無縫聯接,才能夠產生較好的效果,生產出安全、健康、品質的農產品。但在這些環節中,最關鍵的就是種植的生產環節。他舉例說,如當我們種植某一種藥材時,需要考慮到土壤、氣候、溫度、濕度、肥料等,然后再去種植,此外還包括田間管理的規范化運營,這樣生產出來的藥材,才能達到一樣的品種、一樣的品質、一樣的效果,才能夠滿足人們對藥材質量的需要。
對于未來發展的方向,洪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為了適應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品牌化的需要,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戰略;另一方面,政府行業協調機構應盡快引導廣大農民加快執行國家的有關農產品質量等級標準、重量標準等標準體系,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提升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同時針對當下許多農產品標準不完善的情況,國家應加快農產品標準化的修改與制定。(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農經內參(微信公眾號)2018-04-0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