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改革開放是“關鍵一招”,40年風雨歷程,江淮兒女砥礪擔當、探索奮斗,書寫了跨越發展的壯麗史詩。安徽素有改革創新的光榮傳統,曾在一些領域引領全國改革大潮。歷史是最好的見證者。本報今起推出“40年改革領跑路”專欄,報道我省改革開放40年來的標志性事件和發展碩果,展示安徽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舉措、成效和經驗。
當中國在改革中破浪遠航40年之際,人們將目光再次投向出發的原點。
40年前,小崗人按下18個紅手印,中國農村改革的腳步就再也沒有停歇。秉承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小崗人孜孜以求,從“吃飽飯”到“富起來”,這塊中國農村改革的“試驗田”不僅收獲累累碩果,“安徽經驗”也一次次走向全國,激揚宏大的時代樂章。
時序流轉,唯改革者進。
今天,從土地規模經營到集體產權制度再到鄉村治理新機制,小崗人依然勇立潮頭,以巨大的智慧和勇氣奮力推動各項改革,激發鄉村振興蓬勃動力,大步走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更長遠的設想是從糧食種植、烘干、加工,再到消費者餐桌,一條龍服務。 ”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轉變生產方式,促進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初夏,麥子黃了,吹過田野的風,充盈著迷人的豐收氣息。
5月18日,記者來到小崗村。
沿著寬闊平坦的“改革大道”,穿過一座寫有“鳳陽縣小崗村”的高大門樓,駛過白墻黑瓦的村民新居、沈浩事跡陳列館,來到村南的4300畝高標準農田,映入眼簾的是翻滾的金色麥浪。
“再過半個多月能開鐮,又是一個好收成。 ”小崗村種糧大戶程夕兵一邊查看麥子長勢,一邊說。
58歲的程夕兵,黝黑健壯,一雙手上全是繭,承包近600畝地。如今,他建起了農機大院,成立鳳陽縣小崗村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上了三臺烘干設備,還準備建一個育秧室和米廠。
“更長遠的設想是從糧食種植、烘干、加工,再到消費者餐桌,一條龍服務。 ”程夕兵說。
“‘合’起來好! ”采訪中,這個以按紅手印“分地”而聞名的村莊,村民不約而同地表示“搞農業,規模經營才是出路”。
過去由“合”到“分”,是解放生產力的必然要求;而今由“分”到“合”,也是現代農業發展內在規律使然。
2015年7月8日,我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一證在小崗村頒發。 “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嚴立華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如今確權頒證,廣大農民可以甩開膀子去搞土地流轉、入股,拿租金、分紅利了。 ”
“經過兩個月攻堅收尾,目前村民全部領到了‘紅證書’,吃下了‘定心丸’。 ”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介紹,全村共流轉土地8932.88畝,流轉率近七成。
從偷按“紅手印”,到喜領“紅證書”,小崗村在中國農村改革歷史進程中再度領跑。
走向集中的土地,面臨著效益問題。
“化肥用多了地力下降。 ”“糧食多了怎么辦? ”曾幾何時,小崗村給外界的印象是步子慢了。究其根源,正因為小崗村也和全國所有地區的農村一樣,面臨越來越突出的問題:農業效益不高。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轉變生產方式,促進融合發展。 ”李錦柱說。
走進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小崗村寶迪種豬科技有限公司,不見污水、糞便橫流,沒有刺鼻臭味。 “污水進處理站,處理后可循環利用,糞便高溫發酵后可做有機肥料。 ”記者到來時,公司總經理黃體兵正在為村里的養豬戶講解生態養殖技術。
“村里推動寶迪和省農墾合作,由寶迪公司免費提供沼液,在4300畝地塊打造有機農業。 ”李錦柱透露。
小崗大力推廣應用節水、節肥、節藥的綠色增產技術,修建灌渠,擴挖改造塘壩,補基礎設施的短板。打造以小崗為核心、輻射周邊4個鄉鎮范圍的20萬畝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加工是啟動農產品增值的密碼。
小崗村洪張健康產業園,記者到來時,今年4月初剛投入生產的銀杏和丹參提取生產線上,十多名工人正緊張忙碌。 “主要產品是銀杏滴丸、潤貝安娜甜菊糖、燕麥片及苦瓜桑葉、山楂山藥等各種固體飲料,去年產值1000多萬元。 ”公司行政副總吳懷龍告訴記者。
目前小崗村正全力建設小崗農產品加工園,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去年,盼盼等知名食品加工企業簽約落地。 5月19日,時近中午,嚴金昌的“金昌食府”迎來一撥又一撥客人。 “我幾個子女,除了小女兒嫁到外地,其他都在村里開飯店或超市。 ”攀談中,嚴金昌說,雖不種地了,但發展鄉村旅游,“農家飯”吃得更甜。
新產業增收潛力凸顯。大包干紀念館新館、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相繼開放,游客中心全面啟用,獨特的紅色旅游資源點燃了村民辦農家樂的熱情,去年全年小崗村接待游客74.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30萬元。
沿著高效農業的路子走下去,農業就能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現在成股東了,還真金白銀分紅,一下子就跟村集體親近了。 ”
——從“分田”到“分股”再到“分紅”,新時代的小崗村深化改革不停步,邁出增加農民收入、振興鄉村的新步伐
“家庭收入怎么樣? ”在小崗村,面對記者的提問,許多村民在盤點完務農、務工或經商收入外,還多了一項收入:村集體分紅。
2月9日,在大包干紀念館門口,小崗村舉行村集體資產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大會,小崗村4288位村民作為股東首次每人領到350元的分紅款。
村集體為何給村民分紅?
“當前小崗大力推動的一項重點改革,就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李錦柱告訴記者,去年村里實施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變”改革試點,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經過成立組織、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界定、配置股權,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并發放股權證,村民都成了村集體經濟的股東。
40年前“戶戶包田”,如今對村集體資產“人人持股”,小崗村民收獲了滿滿的改革紅利。
“去年,小崗村創新發展有限公司經營較好,給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分紅156.8萬元。 2月7日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提取公益金6.72萬元,可分配資金150.08萬元,2017年每個股東可以分紅350元。 ”李錦柱算了筆賬,加上村集體為大家購買的新農合、新農保和政策性農業保險,去年每個村民從集體經濟中收益約為600元。
從“分田”到“分股”再到“分紅”,新時代的小崗村深化改革不停步,邁出增加農民收入、振興鄉村的新步伐。
“現在成股東了,還真金白銀分紅,一下子就跟村集體親近了。 ”“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深有體會地對記者說,今后全村人都會盼著村集體發展越來越好,拿到手里的分紅越來越多。
“大河有水小河滿,能分紅,關鍵是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 ”李錦柱說,過去村集體家底不清、機制不順,資產“睡大覺”,現在改革后清產核資,健全體制機制,做大集體經濟,近些年,小崗以現代農業、培訓業、觀光旅游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小崗村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集體經濟得到壯大。
2017年,小崗村集體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20萬元和18106元,增長20.5%、12%。
李錦柱介紹,今年小崗村將繼續深化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在賦予村民占用和收益權能的基礎上,探索其他權能,讓股份權能活起來。深化“三變”改革,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結合小崗集中居住和旅游發展特點,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
打造更多發展平臺,做強集體經濟實力。小崗村將繼續依托小崗創發公司,積極開展參股、控股等合作;委托專業機構運營小崗品牌,把“資源變資產,品牌變金牌”;成立小崗村環衛、綠化、建筑、旅游等公司,壯大集體經濟;探索進行投融資業務,入股縣農商銀行;有針對性地對接央企和大型國企,通過品牌合作,為小崗企業上市做些探索。
產權清了、機制活了、集體強了,強村富民就不再是夢想。
“我出國時看到外國人住漂亮的小樓,開小汽車,我也想你們能這樣。 ”
——持續加大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投入,提高村民“獲得感”,當年萬里同志的殷切寄語正變成現實
“小崗村真漂亮、真干凈! ”這是許多游客發自內心的贊嘆。
“村里給每個人買保險,還給種地的買農業保險,發展的好處大家都能享受到。 ”小崗村民自豪地說。 “村里每年固定投入資金,改善教學條件,為小崗村的未來添磚加瓦。 ”小崗學校校長邱建闖高興地說。
……
發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近年來,小崗村在醫療、教育、住房、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加大投入,不斷提升村民“獲得感”。
5月18日,記者走進小崗衛生院,這里手術室、遠程會診中心、輸液室、檢查室、檔案室等一應俱全,幾位村民正在吊水,而院長肖玉艷正在跟鳳陽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就患者陳德蘭的病情進行遠程會診。
“這樣的遠程會診每個月都有幾例,縣醫院的專家每周還來坐診指導一天。我們醫院環境設施、醫療設備都比較好,不僅服務小崗村村民,周邊一些鄉鎮的農民也來看病。 ”肖玉艷介紹說,醫院今年3月底還引進了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項目,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教育強了,小崗村的未來才有希望。
記者來到小崗學校時,正值大課間活動,同學們在操場上舉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少先隊活動彩排。 “隊員們,我們從小就常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我們講十八顆紅手印的故事。在四十年前的那個夜晚……”伴隨著一名同學深情的朗讀,少先隊員們舉行了升旗、敬禮等主題活動。
“學校軟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建立了教師生活津貼補助、教育教學獎勵制度,建設了20多套教師周轉房,組織18名教師到合肥琥珀中學、蚌埠三實小等市外學校開展教學教研活動,今年還與天津市河北區紅心路小學結成共建對子,這使得小崗學校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小崗學校校長邱建闖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小崗村每年給予小崗學校的教育經費都有50多萬元。這幾年小崗學校每年初中升學率在全縣東片都是比較高的,小崗已培養出了碩士生、博士生。 ”小崗村黨委委員、村委會副主任趙玲說。
“獲得感”還來自于身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采訪期間,小崗村人仍然時常深情地回憶起1980年萬里同志視察時的情形。
“我出國時看到外國人住漂亮的小樓,開小汽車,我也想你們能這樣。 ”今天,萬里同志對小崗村民的殷切寄語正在變成現實。
記者徜徉小崗村,街道平整潔凈,統一規劃建設的房屋前鮮花怒放,不時可見停放的私家車。高大的香樟散發著草木清香,樹下三五老人帶著孩子嬉戲,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從“三步走”振興小崗戰略到建設“四型”村莊,從建設“美好鄉村示范村”,到“兩年大變樣”,從“一個中心、三大組團、三條軸線”的空間布局規劃,到“三年大提升”,鄉村振興再起步,從衰敗破舊、垃圾遍地,到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小崗村一步一個腳印。
李錦柱介紹,去年以來東環路等一批大項目和影響群眾生產生活“最后一公里”小項目齊頭并進;規劃建設村民新居1002套,近八成村民住進了新區,完成了通水泥路、自來水、天然氣、寬帶網絡和亮化綠化美化。石馬新區剩余235套新居將于年底前建成使用,屆時所有村民將住進新區。
“村民理事會成員全部由村民自己推選,村民信任,村里事辦起來就更順暢。 ”
——深入鄉村深層肌理的改革,探索新的治理機制,小崗人繼續用“紅手印”辦好集體的事
來到小崗村的人,都會被整齊劃一的村民新居吸引。而當你隨意走進幾家和主人聊聊,會發現這些外觀一樣的房子,房型卻不同。
這些個性化的需求是如何實現的呢?
“在嚴崗新區一期續建工程中,由村‘兩委’委托專業單位規劃設計并通過專家論證,然后交給村民理事會30名成員進行表決。 ”趙玲介紹,大家熱情高漲,有的放棄田里的農活,每次會議都到場,共召開了6次理事會議,對住房戶型、外型、結構、高度,甚至對廚房和衛生間應該設計在哪個位置更符合當地習慣和實用性提出意見。在建設期間,理事會成員輪流到工地監督工程施工。
在小崗村,改革已經深入鄉村的深層肌理,探索新的治理機制。
趙玲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在村級事務管理過程中,雖然村“兩委”為村民做了很多事,可村民要么知曉率不高,要么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還產生許多埋怨,村干部往往出力不討好。如何發揮村民參與村里發展建設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提高基層民主和村民自治能力,小崗村進行了探索。村“兩委”在友誼大道兩側改建和居民新區建設中,引導、組建村民理事會,參與村級事務的決策與管理。
“村民理事會成員全部由村民自己推選,村民信任,村里事辦起來就更順暢。 ”趙玲介紹說。
“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被推舉為村民理事會成員后,在友誼大道兩側改建中發揮了作用。無論是道路怎么修建,友誼大道兩側的綠化用什么樹種,還是文明新風戶怎么打分評比,全部由村民理事會表決說了算,工程結束后施工方要想結算工程款,也必須得到他們的簽字確認。村“兩委”主要負責總體統籌規劃、規范、引導、服務和敦促推進,以及對文書、合同的把關,對施工、履約的督促。
涉及老百姓重大利益的問題,由群眾自己說了算。今天,小崗村民“按”下的紅手印,依然可以決定小崗村的未來。
趙玲介紹,小崗村已經與安徽財經大學合作,引進了“社區黨建、社區協商、社會營造”三社融合的社會治理新模式。還將與安徽大學合作,進行村民自治試點及經驗總結,籌劃分片區成立村民理事會、石馬三期建房理事會,讓村民的主體作用得到更大發揮。
小崗村注重村民文明素質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組建了腰鼓隊、鑼鼓隊、旱船隊等,連續十年舉辦小崗村迎春聯歡晚會,每逢重要節日都舉辦文化活動,評選表彰“小崗好人”“好媳婦、好婆婆”“文明衛生戶”“致富帶頭人”“美德少年”等,舉辦“走進新時代,共話新發展”迎新春聯誼會,村民在文化的熏陶中,團結意識和凝聚力明顯增強,對村里的各項工作支持、配合的越來越多。 “現在小崗人謀發展、談項目、想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發展的氛圍越來越好。 ”
小崗村成立環境執法隊,充實5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小崗村環境衛生;建立農村矛盾義務調解機制,設立小崗村綜治維穩中心,開展“法治宣傳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題活動,助力“平安小崗”建設。聘請5位老黨員、鄉賢擔任義務調解員,2017年以來調解各類矛盾30余起。 小崗村黨委共有9個支部,100多名黨員,人多、面廣,企業、學校和在外務工的黨員學歷較高。因此,村黨委在常規的黨員學習之外,經常組織大家向外地來交流的黨組織學習,并建立黨員微信群,及時溝通信息、交流心得體會、學習工作方法。 “小崗村建設、發展任務重,與外地交流的多,因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是在攻堅克難中得到提升的,是在學習奮斗中不斷增強的。 ”李錦柱說。
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跟很多名村比起來,小崗還需要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小崗對外交流不夠,要進一步開闊眼界”“農民增收的步子還要再快一些”……以“紅手印”啟動的改革進程,從一開始就源自人民對發展的渴望。不忘初心,新的改革征程中,小崗人還將繼續奮力領跑,破藩籬、闖新路,描繪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安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