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湖南鄉村振興十大案例|衡陽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衡陽縣人民政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8-23 錄入:易永喆 ]

——衡陽市衡陽縣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衡陽縣位于衡陽市西北部,湘江中游,土地總面積2558平方公里,轄25個鄉鎮,443個村,48個社區,總人口約125萬,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35萬畝、糧食總產60萬噸,是典型的地域大縣、人口大縣、農業大縣。近年來,獲得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縣、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縣等一大批國、省榮譽稱號。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近年來,衡陽縣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開拓創新、積極探索、狠抓落實,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出了一條符合衡陽縣實際的鄉村振興道路。

WechatIMG7.jpeg

(一)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一是選優配強“領頭雁”。持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把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以村級“兩委”換屆為契機,結合當地實際從農村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中培育基層黨組織書記,選舉出了一大批“能力強、責任心強、素質高、群眾信得過”的“兩委”干部,有力提升村支“兩委”班子戰斗力。同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調整優化駐村工作隊,精準選派323名機關干部、成立134支鄉村振興工作隊。二是強化基層組織保障。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強化黨員的黨性淬煉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完善“村(社區)黨組織-村民小組(網格)黨組織-黨員聯系戶”體系,全面推行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五個到戶”工作制度,扎實開展新一屆鄉鎮領導班子和村(社區)“兩委”班子集中輪訓,累計培訓鄉鎮班子成員26人,村(社區)“兩委”干部519人。深化基層“一門式”公共服務建設,所有村(社區)全部設立便民服務中心,高頻服務事項在村(社區)實現一門受理、一站辦結。三是強化人才科技保障。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適應農業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累計培訓鄉村致富帶頭人89人;全力打造科技專家服務團,選強配齊科技專家團成員82人,累計幫助企業申報市級技術研發中心6個,引導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9家。截至目前,累計成功創建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安邦、耀泓),爭取省級科技特派員項目1個;創建部級星創天地1個,省級星創天地3個,市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

(二)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一是做強基礎產業。全面落實糧食生產各項補貼政策,積極發展規模農業、高效農業和訂單農業,著力抓好糧、豬、油、菜四大基礎產業,初步建成100萬畝優質稻、100萬畝優質油、年出欄100萬頭生豬、20萬畝精品蔬菜等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保障糧食安全的經驗作法代表湖南省入選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典范案例。二是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以“一特兩輔”特色產業為重點,優化產業布局,推廣綜合種養、“三產”融合等綠色高效模式,制定出臺《中共衡陽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打造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截至目前,建成省級特色產業示范園7個、市級37個、縣級65個,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個,新增認定省級聯合體5家。成功申報衡陽臺源烏蓮、衡陽湘黃雞、寺門前土豬等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臺源鎮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強鎮。三是做大村集體經濟。按“一村一策”發展思路,積極推行“公司+村集體+農戶”合股經營模式,整合資金、項目、土地等資源要素,村集體資金入股村內企業參與分紅,1萬元以下的村集體經濟空白村全面清零。西渡鎮梅花村村集體收入突破100萬元,臺源鎮東湖寺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國農業特色產業”億元村。

(三)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推進鄉村綠色發展。一是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堅持規劃先行,統籌產業發展、基本農田保護、生態修復、基礎設施建設等空間需求,加快實施“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2018年、2019年累計開展兩輪村莊規劃編制,完成167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2020年完成10個省級試點村村莊規劃編制;2021年將86個各類示范村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納入年度村莊規劃編制范圍,取得階段性成效。二是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計劃,全面開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及“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莊清潔行動,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污水治理村443個。積極探索推行“首廁過關制”,完成戶廁改造15600戶,公廁改造15座。今年7月,全國農村改廁現場會在衡陽市召開,我縣作為主要參觀現場,得到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的高度肯定。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等主流媒體先后6次報道了衡陽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農村改廁的典型經驗。三是大力推進農村改革。扎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及成果鞏固,全縣466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和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被評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先進典型地區”,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綜合改革工作作為全省農村改革優秀典型案例推介。

(四)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加快鄉村文明進程。率先開展“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厚德關愛基金農村治理新模式工作,將村(居)民的日常行為用積分量化管理,每村(社區)建立了“厚德同心積分銀行”陣地,每季度開展一次講評,每年開展一次表彰,有效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厚德同心積分銀行”鄉村治理新模式先后被央視、新華社多家媒體予以報道,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把開展扶志扶智宣傳教育活動、文明信用戶評選活動、開展文明創建等內容納入到各項創評之中,不斷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質,57個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名單。強化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運行管理,建立了激勵約束機制,嚴格落實省規定的免費開放項目和最低時限對公眾開放要求,大大豐富了廣大群眾文化和精神生活。

WechatIMG3.jpeg

(五)以“治理有效”為基礎,構建鄉村治理體系。積極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工作,選取“屋場”這個最小基層治理單元,按照“宣傳宣講、釋疑解惑、排憂解難、凝心聚力”十六字原則,推行屋場懇談會制度,打通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今年共召開屋場懇談會 1500余場,收集意見建議 1200余條,解決各類問題1800余個,實現政策在群眾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眾家門口聽取、矛盾在群眾家門口化解、問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嚴格實施“一村一策”和“六個一”工作方法,扎實抓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提升,成功轉化軟弱渙散黨組織25個。著力落實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三個清單”(依法自治事項清單、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減負工作事項清單),提升村(社區)自治能力,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西渡鎮新橋村被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和省級特色精品鄉村。

WechatIMG5.jpeg

(六)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升鄉村生活水平。 一是優先保障資金投入。始終把鄉村振興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加大公共財政傾斜力度。2021年,縣財政銜接補助資金總量為1.0364億元,其中:用于產業振興項目資金5870.15萬元,占比56.6%,高于去年比例。堅持績效優先,不斷加強項目建設和管理,累計入庫項目1262個,已實施783個,涉及財政銜接資金1.0364億元。同時,提早謀劃2022年項目入庫,截至目前已經入庫項目791個,項目預算總投資3.029億元。加大土地出讓收入統籌力度,將土地出讓收益的68%優先用于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振興“能量源”。二是強化公共服務。著力農村補齊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和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短板。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累計完成各類公路62.19公里,農村公路安防設施133.89公里。全面加強農村醫療機構和隊伍建設,實現“空白點”動態清零。加強中醫藥服務建設,全縣25所鄉鎮衛生院都開設了中醫館,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累計投入資金634.43萬元,改造小規模學校14所。三是鞏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累計完成改造650戶,完成任務率100%,春節前可全部搬遷入住新房。建立健全農村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累計復核脫貧戶14837戶、貧困監測對象722戶,并已全部落實住房安全鑒定或消除安全風險。

(七)以“農旅融合”為方向,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積極探索“文化+農業+旅游”等發展模式,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鄉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探索發展農家樂、觀光旅游、農業采摘、休閑垂釣等旅游項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農家樂、特色農莊,讓旅游產業成為我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成功打造衡陽縣鄉村振興“五朵金花”,曲蘭鎮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臺源烏蓮小鎮等農業特色小鎮建設初具規模。“清花灣”“田園沐歌”“白石園稻田公園”等田園綜合體建設來勢看好,成為網紅打卡佳地。智慧農業、數字農業、“互聯網+”新業態探索卓有成效。庫宗橋鎮華山村成功舉辦了多屆湖南省油菜花節衡陽縣分會場暨衡陽縣鄉村旅游節,讓村民賣油、賣花、賣風景,實現了增收致富。

WechatIMG4.jpeg

二、主要經驗

衡陽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主要經驗體現在突出抓好鄉村“四個”振興上:

(一)突出抓好鄉村人才振興。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人才基數小、質量低、持久性不強是鄉村人才的困境所在,破解鄉村人才瓶頸就是要挖掘有特長有想法的“草根”、有鄉村情結有服務精神的現有人才;要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選好育好留好人才,把“土專家”“田秀才”、“讀書人”、“洋專家”、鄉賢能人都統籌調動起來,匯集鄉村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比如,開展村(社區)“兩委”班子和鄉村致富帶頭人集中輪訓;在村“兩委”換屆時重點從農村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中培育基層黨組織書記;比如西渡鎮梅花村黨支部書記、富農優質稻合作社監事長劉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2009年廣東賣皮鞋賺了百萬元后,帶著南下淘金的全部身家回到家鄉,帶領村民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戶變商戶、農村變景區、農產品變旅游商品,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助農增收的新路子。

(二)突出抓好鄉村產業振興。實現“產業興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要加快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觀光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發展,健全鄉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標準高、服務優、作用強的公共服務平臺,建好“一村一特、一鄉一業、一縣一牌”等地方優勢特色產業,形成品牌、規模效應。比如:金蘭鎮城坪村以“合作社+林農”“公司+基地”融合發展的思路,在開發鄉村民俗風情、鄉村特產、農事體驗、山水觀光、叢林探險、民宿生活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培育多樣化、個性化的鄉村旅游業態,提升鄉村旅游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洪市鎮泰山村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把老村部改造成購物廣場,通過“四議兩公開”的形式,發動全體村民入股,讓村民變股民,共享集體經濟“紅利”,村集體收入從之前的每年1萬元增長到現在的87萬元;演陂鎮魯陂村采用“公司+村集體合作社”的模式,發展生態稻種植,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6萬多元。

(三)突出抓好鄉村改革振興。觀念決定方向,思路決定出路。答好鄉村振興這道全新課題,決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思路和辦法,不能拘泥于過去的經驗和套路,必須提倡新思路、反對舊觀念,革除“路徑依賴”的思想藩籬,大膽改革創新,敢于先行先試。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上,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比如,梅花村探索“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新發展模式,成立梅紅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梅香情緣旅游發展公司,村集體入股梅花村的飯店、梅花院子、梅花魚莊3家星級農莊,可以大幅度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峴山鎮峴山村,以“村為主體、集體所有”的發展思路,扎實開展新農村建設,工業、農業、旅游業齊頭并起,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村容村貌越發整潔,全村人民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村里貧困戶基本脫貧,村風文明、經濟發展欣欣向榮。

(四)突出抓好鄉村文明振興。鄉村文化是鄉村的靈魂,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環境是關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文明村、“四好村”、星級農戶、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等創建評選活動,利用好屋場懇談會、農民夜校、綜合文化站等場所,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等重點人群示范引領作用,廣泛開展身邊好人、好兒女等評選表揚活動,在村(社區)推行導入銀行管理模式,用積分量化村民文明道德行為,開設“厚德同心積分銀行”,制定村規民約,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供稿單位:衡陽市衡陽縣人民政府;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a一片久久免费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看 | 亚洲国产中文一卡二卡三卡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