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新化縣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新化縣地處湘中偏西、資水中游、雪峰山東南麓,總人口152萬,其中農村人口115萬人,總面積3636平方公里,轄31個鄉鎮(街道、場、區)、688個行政村(社區),人口居全省第一位。2019年,新化縣如期實現貧困縣整體摘帽,20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末,現行標準下53713戶17826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1年初,新化被確定為湖南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有重點幫扶村63個、示范創建村39個。由省工商聯對口幫扶。
2021年以來,新化縣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央、省、市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決策部署,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堅持“四個不摘”要求,做到機制上、政策上、力量上、措施上“四個銜接”,強化責任擔當,精心統籌謀劃,多措并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一、主要做法
從機制銜接上入手,確保鄉村振興有效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一)接續建立了鄉村振興工作機制。2021年以來,新化借鑒脫貧攻堅成功經驗,堅決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強化黨委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把脫貧攻堅期內形成的組織動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考核督導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機制辦法借鑒應用到鄉村振興上來。特別是做好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持等政策銜接,推進領導體制、工作力量、規劃實施、項目建設和考核督導的有效銜接,建立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h委、縣政府換屆后,及時調整并充實了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員,將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縣鄉村振興局,并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進一步明確了各成員部門、鄉鎮、村工作責任,形成了“縣委統一領導、部門合力共為、鎮村推進落實”的工作體系。
(二)全面構建了“大鄉村振興”格局。充分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各縣級領導嚴格落實包鄉鎮制度,各部門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措施到位,協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形成了協調配合、資源共享、高效運轉的工作合力。積極動員組織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不斷拓展社會參與鄉村振興領域,加強與省工商聯及所屬商協會的溝通與對接,組織開展了新化縣鄉村振興推進會暨湖南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并于會上簽約20個對口幫扶項目。為推進對口幫扶項目盡快落實,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對口幫扶工作專班,抽調專人進入專班,與省工商聯縣級工作組成員合署辦公,并對每一個簽約項目都明確主體責任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工作專班,具體負責項目的落實落地工作。目前,已與海聯新農村衛生室建設項目、“鄉村亮化工程”公益項目、遠元培訓和就業安置項目等20個項目正在推進。
(三)分類健全了防止返貧機制。緊扣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任務,根據《關于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及時出臺了《新化縣關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明確監測對象和范圍,監測對象以家庭為單位,主要監測建檔立卡已脫貧但不穩定戶,收入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監測范圍主要是人均純收入低于6500元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二是優化監測程序和方法,完善了農戶申報、鄉村干部走訪排查、行業部門篩查預警等途徑,規范了監測對象識別納入、風險消除的標準和程序,并配套建立了部門聯動、干部結對的精準幫扶機制,及時消除風險點。進一步規范全省防返貧監測與幫扶管理平臺的使用管理,充分發揮平臺預警功能。今年5月至10月,全縣共核實處理醫保風險、大病支出風險、就業風險等預警數據32625條,核實處理政策未落實問題數據20454條,平臺預警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今年以來,共組織開展了2次集中排查,截至2月28日,共識別納入監測對象10236戶18258人。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的監測對象,加強生產經營技能培訓,提供扶貧小額信貸支持,動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帶動其發展生產。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幫助其轉移就業。統籌利用公益崗位,多渠道積極安置監測對象。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應保盡保。全縣監測對象10236戶18258人全部已分層分類落實了幫扶措施,其中1900戶3551名未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安排了副科級以上干部或駐村工作隊員重點結對幫扶,建立了幫扶臺賬,制定了“一戶一策”幫扶計劃書,確保各項幫扶措施落實到位。
(四)從政策銜接上發力,切實抓好政策過渡轉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一是落實好四個不摘政策。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置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摘帽不摘責任,防止松勁懈??;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剎車:摘帽不摘幫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監管,防止貧困反彈。2021年,根據中央31項省委33項政策及時出臺《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等50余項具體政策,及時做好幫扶政策延續、優化、調整,確保工作連續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要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合理安排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2021年,縣本級預算安排用于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資金18000萬元(其中銜接資金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78%;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49043萬元。二是抓好現有政策銜接。按照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抓緊對現有扶貧政策進行梳理,適應從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形勢轉變,分類確定需要取消的、接續的、完善的或強化的扶貧政策,注重總結梳理脫貧攻堅中成熟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用于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制度框架。繼續加強貧困戶醫療保健、做好扶貧保障性政策與低保、五保政策的銜接,更大程度發揮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完善常態化支持政策。抓好脫貧攻堅相關舉措與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銜接,把臨時性幫扶政策轉成常態化支持政策,強化脫貧攻堅政策與農村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逐步將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常規性社會保障措施,避免“政策懸崖”問題的出現。
(五)從力量銜接上著眼,切實抓好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在開展好幫扶的同時,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培育更多的“農創客”和懂技術的“田秀才”。一是突出“派”。繼續堅持工作隊駐村幫扶制度,切實加強與省工商聯及所屬商協會的溝通與對接,組織開展了新化縣鄉村振興推進會暨湖南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啟動大會,并于會上簽約20個對口幫扶項目。對301個村派駐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對1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派駐1名第一書記,并于今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了工作隊輪換。二是著力“引”。新化加強了人才隊伍建設,外引專業技術人才,內培新型職業農民,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回鄉創業發展,培育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充分發揮鄉鎮服務農村和農民的基礎性作用,通過權力下放、資源下沉、力量下行,讓人才“下得去”,基層“接得住”,賦予鄉鎮更多人事自主權。三是用心“育”。探索將鄉村不同群體轉化為職業農民的路徑,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建設,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合作培訓模式,整地區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優化人才創業就業環境,引導更多能人返鄉干事創業。同時,新化堅持幫扶與扶志相結合,把提升脫貧人口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凡事不大包大攬、代替包辦,充分尊重脫貧群眾的主體地位,讓其真正自覺地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來。
(六)從措施銜接上攻堅,切實抓好各項具體任務落實落地。一是推進產業興旺。統籌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注重扶貧產業長期培育、培育管護,以“兩基”(糧食、生豬)“兩特”(新化紅茶、新化黃精)產業發展為抓手,推動將脫貧村農業特色產業提質擴面、以短變長。重點支持初具規模村級農業產業提質發展,加快推進“一村一品”建設,著力加強農產品企業品牌培育和宣傳、“兩品一標”認證,推動脫貧村農業特色產業提質擴面,切實促進特色幫扶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扶持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社、電子商務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完善農村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建設,延長了產業鏈條,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農村。2021年,新化爭取省級重點產業項目資金1120萬元和省級資金675萬元,用以支持各脫貧村特色產業發展和69家農業產業經營主體冷庫建設。目前,全縣村級主導產業項目管理措施比較到位,項目延續性較好,正在加快形成產能。二是帶動群眾就業。堅持把穩崗就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抓手,對照穩崗就業工作目標任務,扎實做好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在穩定就業扶貧車間163家的基礎上,新認定就業幫扶貧車間17家,新增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61余人;組織“點對點”農民工返崗復工專列,輸送脫貧(監測)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大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3500個,新增認定生產車間20家。三是做好易扶搬遷后續扶持。全縣共有就業幫扶車間161家,開發崗位675個,吸納就業人數6600人,其中吸納脫貧勞動力人數1787人。如引入佛山市姐妹花內衣有限公司在成立新化縣維漫雅內衣廠,并在西河鎮雙蹄安置點建設就業扶貧車間,目前該扶貧車間共吸納就業人員1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5人)、月工資達4000元,典型經驗被新華社《內參選編》和省委《工作情況交流》專題推介。四是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義務教育保障,瞄準28452名脫貧家庭(含監測對象)學生,逐一查清去向,對26個未按時到校的學生及時開展“三幫一”勸返復學;發放2021年春季學期助學補貼34142人 1166.88萬元,秋季學期助學補貼33244人1143.15萬元,實現教育資助全覆蓋?;踞t療保障:落實困難群眾參保資助政策,按280元/人的標準資助特困人員、兜底保障、重度殘疾、重點優撫人員53712人1503.936萬元,按140元/的標準資助了脫貧人口143423(扣除重疊人員)、低保人口10544人共153967人2155.538萬元,按70元/人的標準資助了邊緣戶3298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05人共3703人25.921萬元。住房安全保障、飲水安全保障得到了保障。五是全力推動鄉村治理有效。2021年以來,新化圓滿完成了縣、鄉、村換屆各項任務,全面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落實“六個一”整頓措施,對排查出的6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及時整頓到位。堅持發展黨員向農村傾斜,每村儲備1-2名35歲以下的后備干部,抓好村黨組織書記的管理、培訓、考核。扎實推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組建86人的科技專家服務團,扎實開展實用技能及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已完成實用技能培訓3000人、致富帶頭人培訓任務256人。大力推廣油溪橋積分制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村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
二、工作成效
高質量推進“民富”,產業振興取得新突破。2021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500萬,加強832個村級主導產業和20個重點產業培管,落實利益聯結,新發展5個重點產業,以“兩基”(糧食、生豬)“兩特”(新化紅茶、新化黃精)產業發展為抓手,推動脫貧村農業特色產業提質擴面。投入資金675萬元,支持69家農業產業經營主體冷庫建設,補齊產業生產、加工、冷鏈短板。2022年計劃投入產業資金7500萬元,計劃新增茶園5000畝,低改茶園15000畝,新建和改擴建茶葉加工廠5家,復興“新化紅碎茶”品牌,全力打響“新化紅茶”公共品牌,提升“湖紅之源”品質;新增種植黃精20000畝,新增初加工工廠6家,加快中國黃精集散中心建設。同時,2021年,新化脫貧人口(含監測人口)外出就業人數6.5923萬人,相比2020年增加0.4053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6.55%;全縣開發公益崗位3394個,相比2020年底增加278個;在穩定就業扶貧車間163家的基礎上,新認定就業幫扶貧車間17家,新增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61余人;組織“點對點”農民工返崗復工專列3列,共輸送2922名脫貧(監測)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大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完成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256人。2022年,計劃實現脫貧人口(監測人口)就業人類達6.7萬人,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3500個,新增認定生產車間20家,已開通大巴8輛輸送農民工356人到長沙務工,已開通火車3列(深圳2列,上海1列)輸送農民工3141人外出就業。
高水平凝聚“人旺”,人才振興獲得新成果。選派一批。2021年以來,新化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精力不散、重心不偏、力度不減,繼續堅持工作隊駐村幫扶制度,全縣302個村派駐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其中省派工作隊8支、市派工作隊37支、縣派工作隊256支,單獨派駐第一書記1名),全部進駐63個重點村、39個示范創建村、44個易扶安置村、148個脫貧村和8個其他村開展幫扶,進一步保持駐村幫扶力量穩定,提升駐村幫扶實效?;貧w一批。推廣吉慶張家嶺鄉賢理事會模式,利用鄉賢的獨特資源、能力技術、先進理念推進村莊規劃建設,吸引鄉賢回巢助力鄉村振興。培育一批。利用油溪橋村農村干部培訓中心,組織全縣農村干部輪訓,選好科技特派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致富能人,油溪橋村入選中國鄉村人才振興優秀案例。
高標準強化“鑄魂”,文化振興有了新氣象。在全縣所有村(社區)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形成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的文明鄉風。不斷完善公共文體設施建設,新建村級文化廣場52個,推進8個“最美瀟湘陣地”建設,安排下發全民健身路徑65套。規范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運行管理,落實省規定的免費開放項目及最低開放時限,受惠群眾達25萬余人。共創建國家級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文明村17個,縣級文明村395個,其中萬龍村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楊家邊村成功創建省級文明村。
高強度塑造“村美”,生態振興有了新進步。強力推進“廁所革命”、農村垃圾分類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著力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和垃圾處理能力向農村延伸覆蓋。目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85%,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0萬噸,共實施農村廁所改造6500個。推進“清源頭、見底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共拆除亂搭亂建1891處,拆除面積48655多平米,清整亂堆亂放5500多處,清理面積72240多平米,全縣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深入推進空心房、大棚房、亂占耕地房整治,土坪村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高效能推動“村強”,組織振興有了新成效。2021年以來,新化圓滿完成了縣、鄉、村換屆各項任務,全面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落實“六個一”整頓措施,對排查出的6個軟弱渙散黨組織及時整頓到位。堅持發展黨員向農村傾斜,每村儲備1-2名35歲以下的后備干部,抓好村黨組織書記的管理、培訓、考核。2022年,縣委部署開展了《關于推行油溪橋積分制、“上梅紅”志愿服務經驗試點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關鍵,以健全鄉村村民自治制度為重點,首批遴選30個試點村,以產業基礎好集體經濟收入達15萬、基層組織戰斗力強、村風民風好、人居環境好“四好”為遴選條件,設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積分管理機制”、建立“一支新化紅黨員先鋒志愿服務隊伍”、建立“一個‘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鄉賢理事會”、建立一個扶危濟困的幫扶基金、建立一個云上宣傳服務平臺,全面推進積分制、“上梅紅”試點,全面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供稿單位:婁底市新化縣人民政府;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