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白箬鋪鎮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白箬鋪鎮地處長沙市望城西南部,全鎮面積106平方公里,總人口4.8萬人,轄10個行政村,1個農村社區,共有58個基層黨組織,1591名黨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實干、趕超跨越,以打造全域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美麗宜居的樣板鎮為目標,牢固樹立“生態立鎮、旅游興鎮、項目活鎮、人才強鎮”的戰略規劃,探索創新出“三三四”鄉村振興白箬鋪模式,全鎮上下勠力同心、干事創業,鄉村產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日新月異,生態環境明顯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一、堅持“三主”方向,凝聚建設新合力
針對以往隊伍攻堅合力不足,責任落實不到位,群眾積極性不足的問題,提出“三主”鄉村振興方向。
1.堅持黨委主導,全面系統部署。成立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產業、生態、文化、組織、人才五個振興工作組。設立鄉村振興建設指揮部,統籌調度、聯合辦公,形成“一日一碰頭、一周一調度、半月一總結,一月一評比”機制。派駐聯村指導組,因村施策、分類指導。通過實行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條塊責任制度,充分調動干部、群眾的實干積極性,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制定鄉村振興五年規劃,建立全鎮11個村(社區)2021-2025年的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計劃、村組道路提質建設計劃、戶戶通道路硬化計劃、產業發展及集體經濟壯大項目計劃等14類五年項目建設數據庫,繪制12份五年規劃專項圖紙,讓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能看懂、能落地”。
2.堅持村委主體,強化責任擔當。落實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壓實村(社區)主體責任,構建四級網絡化治理機制。統籌規劃布局,成立村莊建設理事會、巾幗理事會。動態公開籌資籌勞籌料情況、美麗宜居村莊建設進度。指導村組召開屋場會、開展“四邊四園”建設 ,發動村民進行庭院、菜園整理,凝聚參與共識。
3.堅持村民主人,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引導群眾發揮“主人翁”精神,由“要我建”變“我要建”。在美麗宜居村莊打造過程中,注重群眾全程參與,各建設村莊均成立骨干理事會 、巾幗理事會 ,通過廣泛征求群眾代表意見,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切實發揮群眾創造性,打造各具韻味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
二、發揮“三力”要素,釋放發展新動力
針對黨員思想凝聚力不足,鄉村人才資源匱乏,群眾建設參與度不夠的問題,萃出“三力”鄉村振興要素。
1.發揮黨建聚合力,提振黨員干部“精氣神”。開展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敲門行動”,各項工作下沉網格,落實到戶;運用“一站三訓”模式 ,為黨員充電賦能,舉辦黨史知識定向打卡競賽、紅歌頌、“百年芳華·初心傳承”視頻錄制、專訓讀書班系列活動,激發黨員愛黨愛國情懷和擔當作為決心,打造“素質更高、能力更佳、黨性更強”的黨員隊伍。在美麗宜居村莊成立臨時黨支部,實行周講評賽業績,開展黨員“亮身份曬承諾、定崗位曬責任、三聯系曬業績”活動,形成各黨組織間“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明確將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納入各村(社區)黨建“書記工程”,村社干部劃片分工、各村民組分工合作,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共同推進美麗家園建設。
2.提升資源整合力,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支持“白箬之光”鄉村創客服務中心建設,引入中華孝心村、益家親、繪鄉計劃等公益組織,以發現鄉村、認識鄉村、參與鄉村、建設鄉村為主題,開展“最美”系列評選、實施“學雷鋒·新鄉村”青年參與鄉村振興計劃、舉辦“愛故鄉·遇見白箬系列”主題沙龍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系列活動,建立“兒童友好型自然教育孵化中心人才培養工作坊”,承辦第二屆“湖南省自然教育論壇”,豐富鄉村文化活動,匯聚鄉村人才與創客力量。鏈接專項專業資源,開展駐村規劃師項目。實施“三鄉”工程,大力號召在外家鄉能人支持家鄉建設,收集人才檔案,建立了59人的鄉村人才信息庫,充分發揮鄉村人才在重大事項矛盾處理、謀劃村社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3.激發群眾內生力,共繪美麗村莊“同心圓”。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和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有機融為一體,開展“美麗庭院”“美麗菜園”“最美帶頭人”“最美女主人”“最美青少年”等系列評選活動,營造“村村動員、戶戶參與、人人出力”的工作氛圍,兩年來,群眾為建設美麗宜居村莊自愿捐地百余畝、籌得現金898萬元,捐資捐物共計約2780萬元。鎮域內光明示范片區同心鄉村創建工作獲評市級同心鄉村示范片、望城區同心創建示范點,片區內光明村先后創評市級同心鄉村,黃泥鋪村2020年創建省級同心鄉村,大塘村創建區級同心鄉村,2021年光明大觀園申創省級同心鄉村示范片。
三、實施“四共”路徑,彰顯鄉村新魅力
為激發群眾對家園的自發建設、自我管理、自主維護意識,繪出“四共”鄉村振興路徑。
1.聚力共商,規劃定位精準化。在美麗宜居村莊規劃設計前期,充分聽取群眾意見,2021年以來,共計召開屋場會、巾幗夜話600余場次,就屋場“怎么建、建什么”等進行多輪次會商,合理定位村莊建設主題特色,形成了25個既符合建設要求又符合本村實際更贏得群眾意愿的美麗村莊建設方案。
2.聚心共建,美麗村莊精致化。黨員骨干率先示范,帶頭投工投勞投料,黨建帶群建;退伍軍人發揮余熱,全力支持村級建設,退役不褪色;婦女兒童積極參與,發揮“她”力量,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好后勤服務;“五老”人員攜手關愛,成立“夕陽”志愿者隊伍,開展志愿服務,宣講政策法規,形成團結協作、互學互建鄉村振興建設格局。秉持因地制宜理念,不搞亂占亂挖、大拆大建,并根據區位、生態、文化的不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景”理念,共建美麗宜居家園。
3.聚勢共治,基層治理精細化。在全鎮全面推開黨員分類管理工作,鎮黨委下抓一級,創新推行黨支部“星級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管理模式,實現村下轄黨支部實質化運行和黨員精細化管理。黨員干部帶頭分區認領屋場治理,發動群眾自覺做好“四邊四園”建設,全面開展大掃除、廣拆違、全綠化等活動,形成環境治理長效機制。群眾集體商議制定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嚴格落實獎懲機制,開展紅白喜事余事辦理情況公示,樹立文明和諧新風尚。
4.聚焦共享,美麗經濟精巧化。縱深優化基礎與服務。統籌推進人居環境,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行動,加速實現“七張網” 一體化推進。在美麗宜居村莊集群地開展光明大觀園“后備箱”工程、黨史打卡賽程,帶動周邊農業種植、休閑旅游等產業增收約900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00余萬元,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美麗經濟大放異彩,周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四、主要成效
脫貧鞏固顯現新實效。2020年底,全鎮677戶204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脫貧,開展光明松鼠谷文旅產業扶貧項目、光明村光伏發電項目等特色扶貧項目,通過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的開發式幫扶,組織在地務工就業,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及時給予專項、臨時救助。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鎮獲評市級精準扶貧工作優秀單位,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獲市級脫貧攻堅專項獎勵記功集體,淑一村獲評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1年全鎮人均收入達到3.7萬元,脫貧攻堅鞏固“接力棒”平穩過度,鄉村振興“加速度”效果凸顯。
基層黨建展現新作為。鎮黨委始終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打造村級黨史室,自主開發“微黨課”,黨性資源教育片《光明蝶變舞瀟湘》入選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地方特色教材。在鎮基層黨建“書記工程”的示范引導下,黃泥鋪村“黨建聚合力、十好展魅力”工程、光明村“白箬之光 點亮光明”黨建引領鄉村建設大行動、龍唐村持續推動移風易俗,共建鄉風文明村莊;勝和村匯“青禾之力”,聚“夕陽之光”,同心共促鄉村振興;金峙村實施“領頭雁”工程;等各村“書記工程”亮點紛呈,黨建聚合力成效充分彰顯,光明村獲評長沙市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黃泥鋪村黨總支獲評“2021年長沙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獲評長沙市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范點,鎮黨委榮獲2021年“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城鄉面貌呈現新蝶變。2020年成功打造八曲河7個美麗屋場,人民群眾幸福、滿意指數直線提升,獲評2020年度區鄉村振興先進集體。2021年,在去年八曲河美麗屋場示范片的基礎上,重點打造30個連片、32平方公里的光明大觀園美麗宜居村莊集群,惠及1500戶,形成全域推進新格局,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鄉鎮,連續兩年全市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現場觀摩推進會議在我鎮召開,并作為鄉鎮代表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全面推進兒童友好“9461”行動 ,入選長沙市第一批兒童友好先行先試鎮創建名單,榮獲“第二屆小鎮美學榜樣”稱號 ,光明村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森林鄉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2020年度湖南省休閑農業聚集發展示范村、湖南省精品美麗鄉村、湖南省兩型標準認證村莊、長沙市鄉村振興創建示范村等榮譽稱號,黃泥鋪村獲評湖南省文明村、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村、長沙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生態環境實現新提升。高度重視人居環境的治理和改善,以村莊清潔行動和農村“五治”為抓手,深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施行“五個一”的工作機制,即一個片區、一個保潔員、一輛電動三輪摩托車、一 個村級垃圾分揀回收點、一個密封式移動垃圾箱,做到設備與人員相匹配,保障與責任相對等,通過推行“五點”減量法,引導群眾按照“賣一點、漚一點、運一點、埋一點、收一點”的方式,對垃圾進行二次分類和處理,目前全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率已達100%,全鎮參與垃圾分類率達100%,分類減量率達80%以上。農村改廁全面完成,實現無害化廁所全覆蓋。探索創新了農村污水處理 “三池一地+生物模塊”處理模式,打造了3個小微水體示范片,覆蓋村民1000余戶。人居環境治理模式得到生態環境部、經濟日報的宣傳推介,并作為全省農村改廁工作現場觀摩點接受考察,獲評湖南省衛生鎮、市級人居環境優秀鄉鎮。
產業發展彰顯新活力。“光明大觀園”成功創評國家4A級景區,引進、培育出貝拉小鎮、莓妃傳、奇奇果園等20多家現代農業和休閑項目,培養了600多畝瓜蔞、100多畝無花果、500多畝葡萄、3000多畝商品蔬菜等產業,鎮域內涌現“白箬三美”“牛皮他爹”“莓小妃”等一批網紅創客,傳播家鄉的美,宣傳帶動本土農創品牌。光明大觀園農旅融合打卡系統接待團隊300余次,“后備箱”特色品牌初具效應,融入市場化機制,“白箬之光”品牌唱響,形成以消費聚集為引導的一二三產業融合模式,入選第一批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農村產業多元推進,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五、主要經驗
只有抓深做實黨建,才能激發各方活力。堅持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鄉村振興,抓緊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行動引領作用,形成黨委主導、政府主抓、部門主推、干部主攻的工作格局。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實打實地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步”;通過制定黨支部“星級指數”管理模式,確保村下屬黨支部實質化運行,創新黨員“先鋒指數”管理辦法,對黨員分類服務、量化管理,形成更契合黨員實際管理機制,有效激發支部創優、黨員爭先黨建活力。
只有瞄準目標定位,才能挖掘發展潛力。把準方向精準發力,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個字方針,著力推進五個振興全方位發展,因地制宜以本地資源稟賦為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鄉村振興規劃,大力挖掘本土文化,培育區域品牌,強化地方記憶點,創建有品質、有風骨、有靈魂、有活力、有特色的新鄉村。
只有綠色生態發展,才能儲蓄持久動力。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注重系統治理,突出美麗宜居,打好生態環境的特色牌,構建鄉村自然生態空間的全區域、全要素、全流程保護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綠色崛起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只有依靠人民群眾,才能匯聚群智群力。人民群眾的主動參與是鄉村振興持續造血、永葆活力的保障。依托屋場夜話、設計研討會等多類群眾會議,激發群眾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鼓勵群眾對家園建設提想法、提訴求,在政策范圍內從大家最期盼、最需要事情干起,從自家門口做起,從互相搭把手做起,一方帶動多方干,讓農民主人作用和首創精神發揮實效,形成熱火朝天干事氛圍。
只有爭取各界支持,才能凝聚人才合力。注重社會各界資源的整合,將優秀的人才、優越的項目吸引到鄉村的土地上,緊密織起鄉村、社會組織、高校、企業的資源網絡,推動資金、信息、物質、人才的全方位流動,凝聚社會協同力量,高效配置各類資源,精準對接鄉村振興需求,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供稿單位:長沙市白箬鋪鎮人民政府;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