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鎮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突出一把手抓好第一資源、讓關鍵因素發揮關鍵作用是題中之義。開慧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探索實施以“慧農培訓、慧學培養、慧育成才、慧企合伙人、慧商共建、慧人建鄉”為主要內容的黨建引領“六慧”人才計劃項目,突出“三個關鍵”,通過抓緊基層黨建“牛鼻子”,建強鄉村人才“生力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人才“蓄水池”作用,以組織振興帶動人才振興,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人才工作深度融合,為開慧鎮率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一、主要成效
開放化人才引用策略,在引才上取得新進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人才“蓄水池”作用,已全力構建1+10+N的人才服務網格化體系(即1個鎮級人才中心、10個村級人才驛站、N個“六慧”人才企事業實踐基地)。“1”的集聚功能凸顯。通過集成人才政策咨詢服務、人才產品展示銷售、鄉村創客培育孵化、人才交流商務洽談等服務模塊,率先打造全縣首家鄉鎮人才服務中心,登記各類人才377人,集聚農文旅企業23家,展示特色產品67款,助銷產值近300萬元。如“磐石”大學生青年創業團隊為孵化基地的關懷而感動,22歲的團隊負責人徐佶表示,“作為一幫來自天南海北的創客青年,扎根開慧、服務鄉村的意志堅如磐石”,退役禮兵敬獻花籃儀式、外來青年講解開慧故事已成為游客打卡新選項。 “10”的倍增效應更強。以10個村(社區)黨總支部為責任主體,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因地制宜打造“六慧”人才展示墻,建設村(社區)人才驛站,分類構建鄉村人才資源庫,入庫本土人才253名、在外人才58人,發展人才黨員33人。基層黨支部逐步發展成為開慧鎮服務本土人才、匯聚外來人才、發揮人才合力的主陣地。如錫福村通過人才驛站連接、吸納經營管理型人才劉誠成為預備黨員,將在外經營公司遷回,解決當地就業10余人、貢獻稅收上百萬元。“N”的內生動力激發。面向代表性企業、單位進行評估遴選,首批授牌“六慧”人才實踐示范基地12家,精準給予育才政策傾斜支持,充分釋放各類企業人才吸附、培養儲能“充電寶”作用。如,臨云農業科技公司利用大花原知青點舊址,探索成立開慧鎮創業人才黨支部、“青創慧”大講堂,開展“老知青對話新青年”主題黨日活動,與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第四黨支部、湖南農大動科院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探索青年導師傳幫帶,累計服務2 所高校碩士實習生50余人,形成了黨建搭臺、人才驅動、科技助力、服務鄉村示范效應。
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在育才上實現新突破。落實人才“311”聯系制度(即一人才一檔案、一季度一聯絡、一項目一方案),用心用情打造人才品牌、講好人才故事、發揮人才成效,實現“六慧”人才計劃下的每一個版塊都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一批代表性的人物、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人才品牌更“亮”。實施“慧學培養”計劃,開展高校學生暑期“英才”計劃,從優秀在校大學生中接收暑期實習生20余人,幫助大學生熟悉鄉村情況、增進家鄉感情。連續9年舉辦“大學帶小學”免費暑期夏令營活動,鎮域內10個村(社區)全部參與、惠及學生近4000人,選拔本土優秀大學生擔當志愿者老師,開展義務教學活動,通過用活“青”字輩、培育“小”字輩、吸引“長”字輩,牢固凝聚鄉村三代人,開慧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人才故事更“新”。通過在外賢達吳鐵、屈浩等人發起成立長沙縣首個鎮街級民間公益教育基金——板倉教育基金,設立板倉先生獎、板倉才俊獎、板倉園丁計劃三個獎項,分別用于獎勵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優秀教學管理者,板倉教育基金從無到有,從初創時的30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近700萬元,獎勵扶持優秀師生近500人次,成功攜手企業12家、凝聚鄉賢60余人。通過教育基金會既留住了鄉村教師、補足了鄉村教育短板,聚攏了在外人才、強化了聯系互動,逐步發展成為開慧鎮匯聚本土人才、帶動外來人才、發揮人才合力的資源大本營。人才工作更“實”。著眼全鎮實際,堅持以改善知識結構、增強創新能力為目標,有計劃地組織全鎮人才參加各類培訓。2021年以來,共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新型職業農民專題培訓班等各類線上線下培訓班23期,培訓各類人才1500余人次,幫助農民增收500余萬元。堅決落實長沙市委“1+13”鄉村產業人才政策,做好“田專家”“土秀才”的培育轉化,成功申報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2人、鄉村工匠5人。依托開慧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引入雷海波漢碩教育資源,建成漢碩板倉書院,打造了家門口的黨校,開辦一年來,已累計接待游客1萬人次,創收150萬元。注重引導產業人才回鄉,力求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支撐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產業”,如,引進海歸人才王洪建團隊,盤活上華山村閑置小學校舍發展中華老字號“三吉齋”糕點加工產業,保底分紅村集體10萬元,解決當地就業80余人。
精準化人才選用機制,在用才上發展新模式。建立黨委書記上講臺、總支書記打擂臺、部門單位建平臺、各類人才登舞臺的“四臺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廳官當村官”“行長當組長”“市民當農民”等新鄉賢示范影響力,讓關鍵因素發揮關鍵作用。第一書記引智庫。廳官當村官的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長、開慧村第一書記朱有志,深耕鄉村12年,引領開慧村美麗蝶變,由曾經的省級貧困村變成了如今的中組部紅色試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充分發揮朱有志的智庫連接作用,邀請專家學者為開慧鎮鄉村振興提供思路指引和智力支撐。如,對接湖南師大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陳文勝、武漢大學楊華等知名國家三農專家團隊駐鎮調研、把脈會診,為開慧鎮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等提供指導性意見,成功獲評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鎮,新鄉賢經驗做法獲《湖南鄉村振興藍皮書(2021)》收錄推介。名譽組長興文化。行長當組長的最美鄉賢繆曼聰女士,牽手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余艷,創作推出《板倉紅》故事書籍、《三粒紐扣》朗誦劇、《每一次花開都會想起你》MV等紅色作品。傾力參與余家坳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募集資金40萬元,匯集省市楹聯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名家100余人,為當地居民量身定制個性楹聯300余副,打造“板倉紅”楹聯一條街,“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的“板倉紅”家風楹聯文化熱成為當地美談,極大提升村民精神文化水平。牽頭創辦村民夜校提升農民素養,組織制定組規民約,發起村民自建、自管、自治。院士下鄉強產業。發揮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湖南農大動物科學院院長賀喜等知名農業專家入駐錫福村伊潤酵素循環農業產業園優勢,牽頭組建國家級科技小院,現有專職與兼職研究人員38人,其中正高職稱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3人開展科研實驗,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創新動能。指導產業園發展酵素種植、飼養產業,發展林下雞套養模式,開展現場教學23期,惠及本地農民1500余人次,幫助農民增收500余萬元。市民變農民的張小兵董事長深有感觸地說“科技小院帶來了人氣、技術、課題、資源,助推當地農業進一步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讓農民群眾搭上發家致富的‘快班車’。”最美村姑促善治。長沙市人大代表、開慧鎮社工站站長李柳英,8年時間專做一件事,聚焦農村志愿資源培育,通過個案、小組、社區活動培養志愿者409人,社工帶領志愿者開展服務性活動,幫扶困難群眾、服務留守兒童、孤寡老人1558人,參與文明創建、疫情防控、社會治安等志愿服務9634小時。
二、主要措施
開慧鎮探索實施“六慧”人才計劃項目,將基層黨建與鄉村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人才、凝聚人才、培育人才、服務人才,建立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鄉村人才隊伍和機制完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撐體系。
(一)慧農培訓計劃。一方面突出農村黨組織的“農”字特點,強化基層黨組織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推薦、吸引,注重在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中培養發展黨員(發展黨員把關嚴格、程序規范,每村每年至少在新型職業農民名中培養1名黨員積極分子,每2年發展1名黨員);另一方面著力提升職業農民技能,落實就業創業能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培訓計劃(每季度開展一次技能培訓,有計劃、有內容、有報道)。
(二)慧學培養計劃。一是突出黨建帶“關建”,發揮老年黨員作用,持續擦亮“大學帶小學”夏令營特色品牌(發揮老黨員作用,多維度加強法制安全教育宣傳;多方面開展社會實踐;多形式開展家庭教育;多渠道豐富關愛活動);二是通過鎮黨委,發揮“板倉教育基金”橋梁紐帶作用,對開慧鎮優秀師生進行獎勵扶助(每年定期舉行優秀師生表彰頒獎大會強化獎優助學激勵),舉行開慧籍人才聯誼會,不斷倡導本土賢達支持當地教育事業發展,吸納新人加入、擔任教育基金理事或名譽理事;三是落實開慧英才培育計劃,從開慧籍優秀在校大學生中招收暑期實習生,促進大學生熟悉鄉村情況、增進家鄉感情、了解政府工作,拉近政府與群眾間距離,發揮好實習生作用,當好政府與群眾間的橋梁紐帶。
(三)慧育成才計劃。整合鎮內黨員教育示范點資源,依托鎮內“青年村干部訓練營”、“青年大學生創業營”、“社工志愿者培育”等平臺,大力培育開慧有志青年,強化對有上進心、樂于學習、積極進取的創業大學生和青年村干部的培養。一是開展“育雁講壇”,每期講壇明確“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不同的主題,讓村(社區)干部走上講壇主題發言,談收獲、談感想、談思考,變“臺下聽”為“臺上講”。二是成立開慧鎮黨員志愿者先鋒隊,制作紅旗、一批開慧鎮黨員志愿者紅馬甲。定期對志愿者服務的理念、具備條件、服務內容等開展培訓。
(四)慧企合伙人計劃。建立創業人才黨支部,不斷吸納優秀創業人才,將優秀的返鄉創業能人發展為黨員,激發黨支部服務創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企業內設立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模范崗,以黨建引領開慧鎮鄉村振興、人才振興。面向各類人才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在現代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農業生產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吸引、整合、調動各方資源,推動農業投資和科技成果轉化。
(五)慧商共建計劃。通過農村黨支部建立鄉村人才資源庫,建立黨支部常態化聯系人才機制,構建鎮內企業家與外出經商人員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依托開慧商會積極擘畫“慧商興鄉”路線圖。各村(社區)以黨支部為單位,由支部書記每季度聯系本轄區內的鄉村人才,開展座談交流,圍繞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紅色研學、文旅康養等方方面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收集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務實管用的金點子。利用重陽等節日,開展老年人才座談會收集土辦法、好主意。
(六)慧人建鄉計劃。大力引導原籍企業家、專家學者、經濟文化能人等各界人士以投資興業、援建項目、助學助教、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多種方式,發揮好建設家鄉的鴻志,共同開展鄉村振興項目。一方面印制鄉賢聯系卡,以鎮黨政班子成員走訪和微信視頻連線等方式,架起同在外鄉賢溝通聯系的“連心橋”。另一方面建立微信群,用鄉愁聯鄉賢,以家鄉情系游子心,通過繪發展藍圖、曬山鄉巨變、商發展良策,全面增強各類鄉賢的參與感、認同感和自豪感,為家鄉招商引資工作,出主意、找信息、拓人脈。
三、基本做法
強化黨建引領,通過“三個堅持”、實現“三個轉變”,扎實做好各方人才的引、育、用、留,全力驅動人才引擎、賦能產業發展、帶領群眾致富,力爭落好人才“一顆子”,帶動發展“滿盤活”。
(一)堅持書記掛帥、通盤布局,變單兵作戰為集團進軍。成立由鎮黨委書記領銜、黨政管線聯點的“六慧”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按照“慧農培訓、慧學培養、慧育成才、慧企合伙人、慧商共建、慧人建鄉”6個板塊,逐項明確任務書(分解為10個具體工作內容)、時間表(逐月行動計劃)、責任人(8個責任辦所),前后6次召開會議專題進行研究部署、調度推進、實時講評,落實“兩必須”要求(即述職必述書記領航行動、考核必考“六慧”人才工作),組織召開鎮村(社區)聯席“諸葛亮”會議,開展“頭腦風暴”、廣泛聽取意見,構建形成了黨委統一管理、黨建部門牽頭、辦所密切配合、村(社區)主體推進、社會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堅持示范帶動、精準落子,變點上突破為四面合圍。講好“廳官當村官”朱有志、“行長當組長”繆曼聰、“市民當農民”劉干武等經典人才故事,擦亮板倉教育基金、大學帶小學等特色人才品牌,主動對接引進大中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人才團隊,高質量搭建鄉村創客孵化基地、青年創業人才黨支部等人才服務平臺,放大人才集聚示范效應。全面落實村(社區)“六慧”人才“五個一”工作機制(即建設一個人才陣地、開展一輪專項摸排、完善一份人才檔案、建立一套聯系制度、搞好一次人才交流),逐村打造“人才墻”,營造聚才用才愛才敬才的濃厚氛圍。用好長沙市“1+13”鄉村人才政策大禮包,全力推動產業人才申報工作,申報新型職業農民39人、鄉村工匠5人。利用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為在外人才參與家鄉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三)堅持多方聯動、抱團出海,變各自發展為共建多贏。突出鏈接互通,構建人才陣地1-10-N模式(即1個鎮級人才中心、10個村級人才陣地、N個“六慧”人才企事業單位實踐基地),搭建聯建共享的培訓交流平臺,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專業設置、充實培訓師資隊伍、孵化創新創業成果,著力培養一批鄉村治理能人、農村致富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通過人才鏈接,推動開慧村與錫福村“紅綠”抱團發展,強化紅色研學游與綠色生態游的資源整合、共同開發,促進全域旅游融合發展。積極開展黨建帶工建、團建、婦建、關建活動,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實行平臺共建、陣地共享、服務共通,助力鄉村人才蓬勃發展。探索與長沙市望城區白箬鋪鎮共結姊妹鄉鎮,共敘楊開慧故里與李淑一家鄉歷史情誼,聯通“六慧”計劃和“白箬之光”人才品牌,跨區域打造人才振興發展聯盟,互通有無、實現共贏。
四、實踐探索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新農人”不僅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開慧鎮探索加強校地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在培養過程中推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一方面,將“土專家”“土秀才”等鄉村人才引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鄉村振興講解班等課堂,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將湖南農業大學、生物機電職業學院等高校教師與學生引入“希望的田野”,拓展高校教師與學生對鄉村的認識,做到真正了解鄉村、理解農村,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農村,打通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梗阻”。
靈活合理用好人才。秉持可“不為我有”但“必為我用”的邏輯,建設一支容納不同層次、類型、專業的人才隊伍。引進應屆畢業生大學生創業團隊,引導學生扎根鄉村,高質量搭建創客孵化基地,提供創業平臺和個性化崗位,吸引人才到鎮內就業甚至安家。通過建立高校科技人員等各類人才到鄉村開展指導、培訓等制度,推動人才周期化滾動化服務鄉村。通過地方與高校協同開發周期性培訓課程,使鄉村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在服務過程中不斷提升,更好地服務鄉村。
接下來,開慧鎮將繼續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按照“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人才就是謀未來”工作理念,更加注重強化黨建引領,把黨支部建成凝聚各方人才的主陣地,構建人才評價服務體系,補齊基層黨組織“人才之家”短腿;更加注重創新引人路徑,探索政企校研聯建,采取技術引進、項目引進、課題引進等形式,吸引更多專家學者、創業導師等人才助力發展;更加注重充實人才儲備,選拔一批素質優良的年輕后備干部隊伍,加強對后備干部的培育和管理,確保人才不斷檔、隊伍不斷層;更加注重優化發展環境,針對不同類別人才有計劃地開展跟蹤培養、榮譽表彰等激勵措施,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在基層競相迸發,奏響鄉村人才的“大合唱”,推動鄉村新發展。
五、主要經驗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必須打造黨政人才“把方向”、新型農民“挑大梁”、專技人才“作保障”、鄉土人才“作支撐”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體系。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一)栽好人才“梧桐樹”,確保人才“引得來”。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須營造一流人才生態,栽下真正的梧桐樹,才能讓更多人才向往、融入、扎根。一是搭建人才創業平臺,樹立“事業留人”的理念,由政府主導積極推行“優惠政策+發展”模式,打造宜居宜業的新鄉村,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形成人才匯聚、環境優化、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更高質量的城鄉融合、鄉村振興。二是要設置本土人才培養計劃,分類別分層次因材施教,精準培育補齊專技人才匱乏短板,讓本土人才術業有專攻,激發出他們的干事創業活力。要進一步建立相關的本土人才動態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不唯身份、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克服論資排輩的不良現象,切實做到不拘一格選才用才,進一步把優秀的本土人才吸引到鄉村建設的隊伍中來。三是要出臺相關激勵政策,要增強對農民職業的吸引力,收入是關鍵,公平是根本。因此,實現鄉村振興需要繼續破除制度藩籬、加快改革,實現公共資源統一配置,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讓農民也能夠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平待遇。
(二)厚植人才“沃土”,確保人才“活起來”。 實現鄉村振興,除了吸引外來人才以外,更重要的是發揮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與感召力,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為了讓鄉土人才“破土飄香”,以“政府搭建平臺、平臺聚集資源、資源服務創業”的思路,加強對本土人才培養,培育更多高素質農民,打造鄉村人才振興“主力軍”。一要盤活資源,整合鄉土人才之力帶動農民群眾。要通過調查走訪、摸底排查,廣泛挖掘農村鄉土人才,把各類人才統一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管理范圍,建立鄉村人才信息庫。加強動態管理,每年對鄉土人才數據庫進行調整更新。整合人社、教育、農口、商務等部門培訓資源,培育一批種養殖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遺傳承人、電商物流經營人才,實現特色農業干起來、群眾帶起來、鄉村富起來的目標。二要激活政策,發揮鄉土人才之能服務農民群眾。要充分激發鄉土人才造福農村的積極性。以幫扶產業為抓手,通過項目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傾斜優惠政策,給予鄉村人才生產信息、生產用地、生產資金、生產品種、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政策、資金和技術傾斜,鼓勵支持鄉村人才把企業做大做強;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把優秀的鄉土人才發展成為黨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要用活形式,發揮鄉村人才之慧培訓農民群眾。要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的基礎上,不拘形式用活鄉村人才。鄉村人才在傳播農業技術和發展農村經濟方面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發揮鄉村人才離農民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力挖掘能工巧匠,將鄉村傳統工藝轉化為獨特的文化產業資源優勢,不拘一格“育”人才。
(三)做好人才“后半篇文章”,確保人才“留得下”。 招攬人才不是終點,引以致用,最大限度合理發揮人才作用,推動發展才是終極目標。一要建立更科學的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動力。建議出臺《關于促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方案》,對鄉村人才流動、激勵和創業資助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構建人才安心鄉村、扎根鄉村的長效機制,使獻身鄉村振興的基層人才在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甜頭、工作上有干頭。二要搭建更完善的人才成長平臺,要確保人才留得下,還必須充分激發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活力,搭建好試驗平臺。在縣鎮兩級可設立人才培養基金,資助基層優秀人才科研。設置農技項目課題專項資金,鼓勵一批創新能力強的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領辦適度規模的科技示范基地。三要健全更靈活的人才聯系制度,建立領導干部登門拜訪、電話聯系、微信聯絡等機制,廣泛開展舉鄉賢、頌鄉賢、學鄉賢活動,織牢“鄉情”“鄉愁”紐帶;推進“黨員+人才”雙向培育模式,把人才培養成黨員、用好人才,把黨員培養成人才、留住人才。
鄉村人才振興既要識才、引才,亦要懂才、愛才。開慧鎮實施“六慧”人才計劃,用好用活鄉村人才政策“調節閥”,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在基層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在鄉村充分涌流。
(供稿單位:長沙縣開慧鎮人民政府;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