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油溪橋村位于新化縣吉慶鎮東北部,下轄12個村民小組228戶868人,屬石灰巖干旱地區,村內無礦產,無資源,無集體經濟,人均耕地不足5分田。在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踐中,油溪橋村以黨建為引領,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新推行“積分制”管理,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高質量基層治理體系助推油溪橋村大闊步邁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一、把黨支部建設成為牢不可破的戰斗堡壘
油溪橋村始終堅持黨管一切的鮮明導向,把黨的領導作為基層治理的核心,圍繞強組織、建機制、嚴考核等功能,在架構體系、工作機制、組織功能等方面實現高位統籌,把支部建設成為牢不可破的戰斗堡壘。一是配強班子,增強戰斗力。注重突出黨支部書記這個關鍵人物的作用,選拔德才兼備的退役軍人彭育晚回鄉擔任村支書,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優化村級組織結構,采取“選舉+招聘+聘任”的形式,構建多形式多層面選人用人機制,現任村支“兩委”成員的平均年齡不到36歲,6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與湖南師大、長沙理工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開展技術合作,通過專家、教授“傳幫帶”,村支兩委由原來的5人擴充為擁有各類管理技術人員36人的專業隊伍,同時優化工作環境,工資由原來的幾百元提升至3000元以上,并統一安排食宿。“待遇和食宿”的雙保障確保了各類技術人員始終活躍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鄉風文明建設等生產生活一線,矢志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攻堅克難。二是創新方式,強化組織力。始終堅持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各項制度,用好“三會一課”、專題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把黨員凝聚起來,使他們感到自己是“組織的人”;創新“黨日活動”,通過“三比三看”(比信念、比作風、比奉獻,看誰服從意識強、看誰服務態度好、看誰業務素質精)等引導村組干部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筑牢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思想基石;以“四談一表”(退休老人談期望、成功人士談勵志、在校學生談理想、優秀青年談感想、積極分子表決心)凝聚“戰斗堡壘”合力,推動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精神風貌。三是嚴格考核,提高約束力。建立和完善黨建工作制度,使黨建工作與村委中心工作進行有效結合,出臺考核辦法,對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生活紀律等提出具體要求,對會議活動遲到、缺席等不良現象細化、量化、規范化管理,以勤登記、勤考評、勤總結、勤學習“四勤”為標準,強化黨員干部黨風作風能力建設;出臺《油溪橋村村組干部積分管理細則》,要求所有黨員干部每年要比村民多籌10個義務工,所有制度推行先從黨員干部開始試行,建設“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敢為天下先”的基層組織。
二、把黨員干部培育成開拓進取的先鋒模范
油溪橋村以黨建為統領,將重任交給支部,問題交給黨員,促使黨員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建設中主動作為、破解難題,把黨員干部培育成開拓進取的先鋒模范。當好“學習委員”,做善于學習的模范。始終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作為每位黨員的“必修課”,帶頭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組織的決策部署。重視對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考核,對參加固定學習日、主題黨課、三會一課等情況嚴格考核,在持續學習中提高政治定力。近年來,全村共開展各類黨日活動320余次,黨員干部撰寫心得體會1000余萬字。推行黨員干部“連片包戶責任制”,做爭先創優的模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打通聯系幫扶群眾“最后一公里”,成立網格黨小組,實施黨員干部連片包戶責任制,引導黨員走上門,服務送上門,構建網格化精細化服務模式,每名黨員干部聯系幫扶1個庭院和2 名農戶,共開展幫扶2000余次;創造性地制定了“定崗、定項、定點、定責”的“四定”責任制,把黨員干部應履行的義務與職責細化為獎勵積分、處罰積分參與黨員干部積分制考評,并與工資績效掛鉤,營造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完善“一傳二幫三帶”傳幫帶機制,做干事創業的模范。積極搭建產業平臺,推動廣大黨員爭當技術能手、農戶表率,讓黨員推著產業往前跑,要求每位黨員干部一傳產業技術、“二幫”產業發展、管護銷售;“三帶”(黨員帶、能人帶、模范帶)推動村級產業發展。采取村委統一組織開發、公司統一收購銷售、合作社統一規劃管護、技術人員統一培訓指導、農民統一參與行動“五統一”模式,成功實現“家家戶戶有產業”的目標。以推行“稻田養魚低成本”為例,村干部傳授養殖技術,村委免費供應魚苗,集中管護銷售,實現村民產業發展“零成本、零風險、全收益”。目前,油溪橋村建立甲魚養殖、稻田養育基地560畝,開發經果林2800余畝,2021年,村集體收入達300萬元。建立黨員“廉潔勤政檔案袋”,做尊敬守法的模范。為全村黨員建立廉潔勤政檔案,涵蓋住房、耕地、經濟收入、家庭成員等情況,要求每名黨員帶頭管好自己,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營造優良家風,把黨員的紅色引領作用釋放出來。同時設置黨員公益事業和捐款籌工公示欄,參與積分制管理,讓黨員干部干有平臺、干有監督、干有激勵。
三、讓民主協商成為推動村民自治的重要法寶
油溪橋村重視發揮人的作用,對村里的大小事情,都堅持大伙商量著辦,積極推動“引導自治、倡導德治、堅持法治”三治融合,走民主協商治村之路。近年來,累計召開各類民主協商會議1600多次。引導自治,創新推行戶主“積分制”管理。制定出臺《油溪橋村積分制管理細則》,明確鄉村發展“誰去組織建設,建好之后如何管理,效益如何分配”的問題,全面量化出工出力、責任義務、產業經營、誠實守信、家庭美德等村民生產生活各類表現,設立獎勵量化指標35項、處罰量化指標41項,逐人逐戶實行積分動態管理,全面調動村民村民創造共享利益,實現組織建設、社會管理、經濟全覆蓋。2018年,“積分制管理”經驗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向全國推廣。倡導德治,全面制定村規民約。讓村民主動參與村規民約建章立制,按照“搜集群眾建議——廣泛征求意見——統一村民思想——召開村民大會——村民簽字表決——試用一年實行”的“六步”修訂法,圍繞“勤儉節約、環境整治、生態保護、文明創建”四個方面的重要內容,先后7次修訂村規民約,把禁燃、禁塑、家禽圈養、垃圾分類、取締麻將館、六合彩、宴席從簡、移風易俗等寫進村規民約,改變慵、懶、亂、臟、愚、賭以及攀比浪費等歪風陋習,全村每年在禁賭、禁燃、宴席從簡等方面節約開支530萬元。同時根據村民對《村規民約》的執行情況,評選出“星級文明戶”、“先進院組”和全村“十好”模范等,用先進典型來引導村民形成良好風尚。堅持法治,依法管理村級事務。公章實行陽光化管理,分別由審批、監督、登記三人負責,村民代表監督,增強村級組織的公信力和威信力。將生態建設、保護制度寫入“村級憲法”,推動形成建管結合機制。出臺生態建設規定,采取村委提供苗木、農戶投勞、二八分成的形式推動荒山開發。出臺生態保護規定,嚴格實行林木砍伐審批管理制度,嚴禁捕魚、打鳥、開山采石、挖沙等行為。
四、把黨的正確主張轉換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油溪橋村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既服務好群眾,又帶領村民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使黨的政策主張得到群眾衷心擁護并轉化為自覺行動。突出思想先行,村民自發參與“鄉村振興”建設。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任務的落地落實,通過“積分制”對相關政策進行通俗化解讀,建立讓群眾接受黨的政策主張并轉化為自覺行動的情感認知基礎。講好釣魚者與修塘者的故事,多次召開“一個村的發展、一個家庭的致富”專題討論會,引導村民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小家與大家、直接與間接的利益關系,讓村民自發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行動中來,近年來累計義務籌工7.6萬多個,節省建設經費上千萬元。激發內生動力,村民自發踐行“兩山”理論。把“不砍一棵樹”作為一條硬規矩在村里立起來,推進綠色發展,大力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村民每人每年主動義務植樹造林100棵以上,村組干部每人每年義務植樹500棵以上。經過全村努力,荒山開發率達100%,森林覆蓋率達92.8%。在綠化基礎上,全村在各游道兩旁,栽種花卉,使村容更加賞心悅目。
推動共建共享,村企攜手邁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結合“集體所有制”與“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勢,針對部分村民無勞動力、無資金等情況,按照共同參與、市場運作、統一管理的方針,對村集體產業以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和資金入股的形式,做到村民家家戶戶都享有入股的條件,并采取產權和經營權分開的形式建立發展共享模式,鼓勵、引導、支持村民采取投資投勞、以土地與山林入股等方式,參股村里的旅游發展公司、生態農莊等產業項目。油溪橋村在土地沒有進行流轉的情況下實現了全體村民產業的共同發展,打造了鄉村產業發展“四不要”的典型范:即不要發工資的員工、不要花本錢的苗種、不要花租金的基地、不要愁銷路的產品。2021年,油溪橋村村集體收入達300余萬元。
(供稿單位: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村委會;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