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隨后,黨中央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促進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分析制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的癥結所在,加大戶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實力度,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落實中央確定的使一億左右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
實現一億人在城鎮落戶意義重大。從供給側來看,我國面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的壓力,招工難、用工荒在相當部分城鎮成為現實難題,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對于穩定勞動力供給和工資成本、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從需求側來看,城市人口的消費能力是農村人口的近三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對于擴大消費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具有重要意義。總之,增加一億城鎮戶籍人口,既有利于穩定經濟增長,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更是落實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直接反映城鎮化的健康程度。長期以來,我國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又滯后于城鎮化。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預測,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必須每年提高1.3個百分點,轉戶1600多萬人,才能實現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5%左右的規劃目標。實際上,按照常住人口計算,我國城鎮化率已接近55%,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5億。但其中2.5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常住人口沒有實現戶籍城鎮化,由此帶來了很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外來人口在城鎮還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存在明顯的共享差異和心理落差;在部分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形成外來人口聚居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沒有城鎮戶籍造成的人口頻繁流動,制約產業工人技藝提升和隊伍穩定,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質量;大量人口頻繁長距離往返于城鄉之間,形成巨大交通壓力,造成巨大資源浪費,等等。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推進城鎮化要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順利完成這個艱巨的首要任務,需要在四個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一是提高思想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實現一億人在城鎮落戶,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的莊嚴宣示。除承載特殊功能的個別特大城市之外,如果城市管理者繼續實行限制外來人口落戶的舊政策,乃至出臺新的限制措施,就是思想落后于形勢。作為城市的管理者,需要深入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落實中央決策,敞開胸懷接納新市民。二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這些年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一直滯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當一部分從農村升學、參軍、經商、務工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有穩定工作、持續繳納社保和稅費、購買了住房、一家人都在工作地所在城市生活,卻被一個小小的戶口本擋在了公共服務之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就需要進一步降低落戶門檻,讓更多的人口更快速、更便捷地順利落戶。三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安居是樂業的基石。高房價是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最大的攔路虎。要想實現一億人在城鎮落戶的目標,必須實施積極的住房政策,在生產力聚集區同步安排住房用地,在產業聚集區建設保障性住房,給予每位進城人口一次用建筑成本價購買基本生活住房的機會,給予買不起建筑成本價住房的外來人口購買共有產權住房或租住廉租房的選擇。四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城鎮工作,買了商品房并實際生活在城鎮,但并不愿意“農轉非”。究其原因就在于,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都還沒有確權到戶,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的收益沒有保障。對此,需要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確權頒證步伐,消除進城農民的后顧之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2016年1月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