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使其成為“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如何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支撐更高質量的發展?如何更好繪就“美麗中國”的新畫卷?連日來,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聚焦“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以“一盤棋”的理念協同治霾
治霾,是綠色發展當中繞不過去的關鍵詞。
過去一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4.1%。美國NASA衛星也觀測到中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出現了顆粒物的降低。可是,京津冀等地仍然不時遭遇“霾鎖連城”。
“治霾是一項艱巨戰,還需要進行持久的、常態化的管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企業排污,汽車及汽油質量的提升,減少燃煤消耗,減少交通擁擠,船舶污染物排放,家庭烹調油煙及氨的排放等均應有計劃全方位進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研究員孫建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霧霾主要集中在北部和東中部地區,這和大量消耗汽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密切相關。治理霧霾的關鍵措施之一是削減化石能源用量,重用清潔能源。
“行政區域有界限,但是大氣的流動沒有界限。”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嶺村綜合黨委書記張育彪認為,僅靠一個城市的“單打獨斗”已無法確保本地區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需要打破行政區域的藩籬,創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加強區域聯防聯控。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張大勇表示,要認識到霧霾等環境治理,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要有打長久戰的準備。就拿能源結構來說,全國燃煤總量的約3/4都在華北、東北地區,雖然現在清潔燃燒技術已經成熟了,但技術的更新、推廣也需要花費時間和代價,這也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就能看到顯著成效。”
不以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GDP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是穩增長還是保環境?
“越是經濟增速下滑越要保持綠色發展的定力,越要增強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勇氣。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認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認為,應創新干部考核機制,不僅要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考核內容,而且要逐步提高資源環境因素指標權重,改變片面追求GDP傾向,剎住片面追求GDP速度慣性。對那些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生態嚴重破壞的,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度。“GDP上去了,環保沒有搞好,地方官員在績效考核中得負分,這將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對環境保護事業的積極性。”
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牛立文看來,用生態文明理念來看環境問題,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要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搞好頂層設計,從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再生產全過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
走出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在代表委員們眼里,穩增長和保環境,并不是一對矛盾,完全可以走出一條“雙贏之路”。
“千萬不要把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表示,自己前不久去張家界調研,張家界這些年能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就是靠秀麗的風光,靠當地對環境的保護,形成新的發展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海雅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涂輝龍說,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環境治理也邁入全面整治攻堅期,預計“十三五”將有更多利好政策出臺大力扶植環保企業。尤其是在太陽能、電動汽車、環保涂料等應用廣泛的領域,將會迎來新一波的發展機遇。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推動下,很多傳統意義上的污染產業,也會煥發出綠色的生機。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山西代表團聽取意見建議時,就為“黑色煤炭”正了名。他認為,煤炭清潔利用技術已取得巨大進步,對煤炭的認識也應有所改變,煤炭清潔利用其實可以比天然氣更環保。他建議山西將煤炭和環保結合起來,搭建平臺,聚集資金和人才,打造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煤炭清潔利用基地。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委員建議,要實現發展與環境的共贏,還要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激活節能環保市場的重要性。比如,要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節能環保綜合服務體系。又如,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籌資融資渠道,發展PPP融資模式,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同時實施節能減排降碳工程,重點培育自主創新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有力推進GDP的綠色化進程。
用制度守住青山綠水
“我們要守住青山綠水,需要用制度當作‘防火墻’。”張育彪代表認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應充分考慮與現行法律和管理體制有效銜接,使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制度化、有序化的軌道,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規范納入憲法、民商法等法律中。加快制定和修改資源、環境的基礎法律與單行法,消除現行各單行法之間的重疊、矛盾和沖突問題。
在潘碧靈委員看來,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構建獨立的生態環境監管執法體制、建立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制度和預警機制、完善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和問責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參與評估制度等都是生態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河源市市長彭建文呼吁從國家和省的層面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讓老百姓充分享受綠水青山帶來的好處,更多享受生態保護和發展的紅利。“只有讓生態保護區、生態發展區充分享受到保護與發展的紅利,綠水青山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金山銀山’,才能防止更多的城市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深圳特區報》3月1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