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下,遠處炊煙裊裊,腳下溪水潺潺,爽朗的雞鳴,隱約的犬吠,河水上冰面上炸裂的聲音,矮墻下鄉村老人搬動醬缸的聲響,正是鄉下特有的旋律。
南部全羅南道是著名的稻米之鄉,去過韓國的人都知道:韓國大米非常好,或許太優質,人們一日三餐離不開。
由于韓國地少人多,不適宜大規模耕種,因此,韓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明顯不如美國、澳大利亞與法國……
但由于精耕細作,還是與落后農業國有著顯著區別。不僅單產高,質量也好,深得韓國人喜愛。
盡管“布拉萬”無情地蹂躪了韓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南部的全羅南道,但抗倒伏能力強的稻谷沒有滅頂之災。
但是,萬惡的“布拉萬”還是不同程度地給當地農業帶來一些災害。比如大豆就東倒西歪在地里了。
韓聯社采訪時,椒農指著殘存的紅辣椒“情緒穩定”地說:“幸好有政府及時幫助我們,感謝政府啊!”
這片土地也在進行補救。如此密集型勞動,似乎不太像已經跨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同樣遭遇天災,朝鮮半島的適應能力也區別顯著。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