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今年我國將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建立落戶農民有償退出機制。
為扎實有序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首先要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據悉,“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標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目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9.9%,未來還要提高5個百分點,相當于要有1億人在城鎮落戶。徐林表示,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
事實上,目前有許多農民工不愿將戶口落到城市。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生活壓力大,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難以承受。另一方面,許多農民工無法在城市找到歸屬感,且深受“落葉歸根”的傳統文化影響。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由于當前的國家政策對農村戶口有多個方面的扶持,且擁有土地產權,農民工一旦落戶到城市,將不再享有這些優惠和權利。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于許多農民工而言,落戶到縣城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由于在農村和縣城,享受到的待遇幾乎一樣。甚至越是發達的區域,農村戶口反而越有價值。如廣東的一些地方,有時候農村的鄉鎮工業還會給社區成員分紅。前幾年便出現許多因在外地上大學或當兵而轉走的戶口,都想盡辦法調回原籍。”
為更好地實現“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徐林指出,今后可能需要探索一種激勵機制。讓這些農民在農村土地產權的權能,包括宅基地、集體股權收益分配權等,要讓其有一種變現或自愿有償退出的機制。這樣的機制建立起來后,農民可以自由選擇,將他們在農村的權益變現之后放棄這些東西到城市落戶。
徐林還強調道,4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是個預期性的目標,而并非是約束性的目標,因此不存在強力去推進或一定要達到45%的設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落戶農民有償退出機制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隨著農村條件改善的程度越來越好,特別是城鄉差距越來越小的情況下,農民工會更加不愿意落戶到城市中來。
而在郭凡禮看來,想要快速有效地推進城鎮化,優化農村資源配置,這也是實現落戶農民有償退出機制的難度之一。其二,又要遵循自愿、公平原則,有償退出針對什么有償、比例如何確定、采用何種方式等細節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索。農民的核心利益來自于土地,解決落戶農民有償退出機制也應主要圍繞土地權利展開,土地流轉改革、宅基地有償退出等方式都可以嘗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產經新聞2016-04-2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