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史上最失敗農業政策:一場由玉米引發的災難

[ 作者:新農村的日與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9 錄入:吳玲香 ]

赫魯曉夫本身即是以農業起家的,他早年在烏克蘭負責農業方面的工作,據說很有成績,有‘農學家’的美譽,還專門在玉米種植方面采用了新的播種法,提高了當地的玉米產量——所以他對于農業、對于玉米種植相當有自信,不必說去聽取農民意見了,就連“國師”李森科的反對他也不放在眼里。他的性格有剛愎自用的一方面,蘇聯高度集權的政體又放大了他性格上的這種弱點,最終釀成了損失慘重的苦果。

除開赫魯曉夫個人的因素,他推行玉米種植,其實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首先,蘇聯集體農業的發展十分遲緩,生產力低下,據說五十年代的農業生產水平甚至低于一戰前的水平,單位面積產量不到西歐國家的三分之一。然后比較起來,在諸種備選的農作物中,玉米生長周期短,生長發育快、產量高,最適合于“大躍進”式的增產需求,能解赫魯曉夫的燃眉之急(1953年蘇聯遭遇大旱災,糧食消費量倍于糧食收購量)。

其次,赫魯曉夫推廣玉米種植并不是單一的措施,而是一系列農業改革運動中的一項,其他還包括開墾荒地、擴大集體農莊的自主權、采用農產品收購制、改善農民生活等等。這些措施實施之初是很有成效的,尤其是墾荒,1954年蘇聯的糧產中有超過40%來自于新墾區,前景一片光明,不由得赫氏不被勝利沖昏頭腦。

最后,推廣玉米種植實際上在某些地區也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比如玉米熱中曾經設立“玉米研究所”的烏克蘭,數百萬公頃的玉米種植皆大獲豐收,甚至于赫魯曉夫在莫斯科,親手種植的玉米園也獲得了高產。這些局部地區的成功,為蘇聯瘋狂推廣玉米種植作了“實踐的證明”。加之五十年代美蘇關系有所緩和,美國大規模玉米種植的現狀刺激了蘇聯,他們忽略了兩國地理環境上的差異,認定既然美國可以廣種玉米,蘇聯自然也可以,這才義無反顧地沖上了災難性的道路。

中國春秋時代的曹劌曾經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此為悲劇的一種;回顧歷史,另一種情形是“肉食者自許遠謀,萬事不顧”,眼睛看著天上發出豪言壯語,卻一不小心被腳下的土塊絆了個狗吃屎,他們摔倒也無妨,可惜的是連身后百姓也被綁著一起倒下、一起遭殃,蘇聯玉米熱如是,中國大煉鋼鐵亦如是,一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新農村的日與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色国产综合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