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1日舉行的吉林省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盧景波表示,要堅持市場化改革趨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積極改善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
盧景波說,今年是實行玉米收儲制度的第一年,面臨的國際國內市場環境比較復雜,加上多年來形成的政策慣性和路徑依賴等因素的影響,在實施玉米市場化收購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對此,我們必須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還要摸清底數,及早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完善農產品市場制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促進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盧景波說,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可以實現“四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發揮市場在配置糧食中的作用,引導生產者按照市場需求來調整優化糧食種植結構,實現藏糧于技,藏糧于地;二是有利于發揮主產區玉米資源優勢,降低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擴大玉米加工轉化和下游產品消費需求;三是有利于減少玉米進口,促進國內糧食供求總量平衡;四是對生產者實行相對固定的定額補貼,有利于從長遠上保護糧農利益和積極性。
根據農業部門調查數據,今年玉米播種面積調減了3000萬畝左右,稻谷、大豆、雜糧種植面積有所增加。盧景波透露,今年4月末,國家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執行期結束以后,東北地區玉米價格逐步向市場回歸,產銷區域價格以及國內外價格倒掛的問題趨于緩解,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和進口到岸的成本比較呈縮小趨勢。
盧景波認為,正常合理的玉米流通格局正在形成,玉米替代進口有所減少。在調研過程中,大家普遍認為,確保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順利推進,關鍵是要解決好“有倉收糧、有人收糧、有錢收糧”這三大工作。
對于大家普遍關心的玉米補貼問題,盧景波強調,中央財政已將補貼資金撥付到了有關省區,地方政府正在抓緊落實。糧食部門下一步工作重點,是要全力抓好秋糧收購,特別是抓好玉米的市場化收購工作。?!罢{動各類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的積極性,這是今年玉米實行市場化收購的一個關鍵?!北R景波說,國家有關部門會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銷售數量,把握臨儲玉米投放的節奏和力度,避免沖擊糧食生產。
在新糧上市前,還會適時停止有關政策糧拍賣,由市場形成新糧的價格,給企業收購新糧騰出市場空間。
對于此次召開的吉林省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盧景波認為,這是積極配合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他希望糧食產銷區之間借助洽談會這個平臺,不斷創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積極建立和鞏固產銷區之間、企業之間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貿易渠道,讓這次洽談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糧油市場報》2016年8月16日B02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