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央視新聞報道了美國的豬肉價格,讓國人大跌眼鏡,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美國的豬肉平均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后每公斤不到6.6元。而三季度國內普遍的豬肉批發價格仍然維持在每公斤18-20元之間。很顯然,美國的豬肉價格只是我們的三分之一,即便加上關稅和運費,也應該大有利潤。而反觀美國的雞肉,也大體如此,美國的雞肉價格連年下降,而國內的雞肉基本持平,現在雞肉的價格,美國只是中國的一半(質量差距就不提了)。
對此,我們甚至懷疑,美國的雞肉為何這么便宜,會不會是傾銷,商務公告,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做出決定自2016年9月27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5年。個中緣由,大家就自己體會吧。
今年去美國發現,美國的餐桌上也是便宜的驚人,牛奶3美元一桶,跟咱們這的礦泉水一個價,豬肉牛肉也讓你完全沒有壓力,天天吃牛排也不是太大問題,糧食價格到跟國內差不多,大米25磅(11公斤)的也就10美元上下,反正月收入3500美元,能夠過上非常小資的生活。麥當勞4美元,去外面吃飯也差不多10美元一個人就夠了。
就農產品而言,中美兩國最大的差距來源于成本,特別是糧食這塊,小麥種植成本我們比美國高了3倍,玉米比美國高50%,大豆的種植我們貴了4成,而兩個國家在糧食上都是給予了補貼(美國的糧食也是虧的,而且補貼比我們多),這也客觀上加劇了美國的糧食比我們便宜的局面,大家都是成本加微利的糧食政策,因為美國成本比我們低的多,所以顯然我們的農產品不具備價格的優勢。
糧食問題無小事,我們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還是跟我們的糧食生產有關,去美國你發現大量的種植園,大量的機械化運作,高空噴灑,高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大面積應用。而反觀我們的大批農田,基本還是小農經濟,我們目前剛剛普及了化肥,至今農民還不會用拖拉機的大有人在。這可能還是跟我國的土地制度有關,土地不能兼并,也就不可能實現大量的機械化運作。他就3畝地,你讓他買臺拖拉機顯然是不現實的。有人說我國的南方地區多丘陵,不適合大面積機械化,其實這都是借口,把問題留給市場,你讓他兼并土地,他自然也就有辦法了。南方不行,東北平原還不行嗎?東北經濟近幾年一直不好,主要是計劃經濟體制完全跟不上市場經濟環境所致。就東北這個地方而言,那可是農業的沃土。
即使是農業,也必然實現工業化。馬云說互聯網已經沒有疆界,就像當年的電力一樣,早期你可以說哪些行業用電,哪些行業不用,而到后來人人用電。現在的互聯網也一樣,人人要用互聯網,沒有產業能脫離互聯網而生存。但我們發現,農業還是農業,我們在廣大的落后地區依然是農業的思想在經營農業,顯然不會有效率。而美國已經是工業化的農業了,如果說糧食是一場戰爭的話,農業國跟工業國本就不在一個層面,競爭的結果必然是慘敗。我們承受更貴的糧食價格、肉價、蔬菜價,其實就是在承受失敗的后果。
不能總想著別人害你,我們還要自強,農業光保護耕地是沒有用的。清朝的時候疆域更大,農地也更多,人口只有4萬萬,但即便在乾隆盛世也是餓死者眾多,糧食不夠用。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看看張宏杰先生的《饑餓的盛世》這本書,記載著當年的情況。所以誰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要感謝袁隆平,要感謝化肥感謝科技進步,讓我們的農業效率提高了。而農業進一步發展,必然是工業化,而工業化的基礎則是土地集中,這些我們還是應該早作打算。其實現在來看,糧食已經對外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了,我們早已經是逆差。而以農業對抗工業,我們的差距還在拉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