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西海岸探索城鎮化新路徑 "特色小鎮"成新范例
在城市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提起“小鎮”這個頗具“歸鄉情懷”的存在,不少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成片的田園以及滿眼的綠意。不過在西海岸新區,隨著特色小鎮建設的深入推進,各小鎮外貌顏值提升的同時,產業發展同樣特色鮮明,小鎮有了更為豐富和立體的內涵。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創新城鎮化發展機制,是國家賦予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重大使命。2014年7月以來,新區率先推進12個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堅持融入發展大局、融入經濟轉型升級、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打造轉型發展新動力,探索城鎮化新范例,增強特色小鎮新活力,努力建設美麗宜居幸福的魅力小鎮。
小鎮有十二,特色各鮮明
特色小鎮“特”在哪兒,可不僅是一個好想法、好項目帶動這么簡單,要找準特色定位。記者了解到,新區根據各鎮的歷史傳承、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等等,制訂規劃和設計方案,賦予每個小鎮獨特的定位,海青、張家樓、瑯琊、藏南、泊里、大場、大村、六汪、寶山、王臺、鐵山、膠河,12個小鎮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特色定位。
12個特色小鎮開啟建設以來,將特色貫穿始終,找準特色、彰顯特色、放大特色,以特色孕育生命力,以特色提升競爭力,以特色增強吸引力,打造魅力小鎮、特色小鎮群。
特色在定位,也在于文化的打造。據了解,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新區將文化作為小鎮的“根”和“魂”,把文化基因融入小鎮建設,挖掘歷史文化,傳承文化精髓,每個小鎮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做好“文化+”文章,發揮文化引領作用,以文化引領小鎮規劃建設、引領產業方向、引領人的發展,讓小鎮的“文化味”越來越濃、歷久彌新、源遠流長,保持長久生命力。
10月26日,記者再來到海青“茶園小鎮”時,發現這里相比一年前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走在海青街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各色景觀建筑錯落有致,美觀典雅,給游客帶來一種置身于“北域江南”的感受。茶博園內,茶葉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相互融合,形成了一條完整產業鏈。再過不久,游客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南茶北引”帶來的綠茗飄香、中華茶文化的源遠流長,也能享受到吃、住、游玩為一體的優質服務。
探索特色小鎮建設“新”典范
據悉,目前每個特色小鎮都在主攻自身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產業,細分領域、錯位發展,以獨特的產業衍生產品鏈、提升價值鏈。立足存量、優化增量,每個產業通過嫁接、裂變、融合三種模式,向高端轉型、向新興延伸、向智能發展,由特變強,培育產品名牌、企業品牌、行業冠軍。同時全方位展示每個小鎮的生態基底、建筑特色、藝術風韻,打造品牌、拓展市場、塑造形象,以獨特的風格彰顯獨特的風味、風貌、風情。強化精品意識,加強精細管理,推行精治執法,實施護美、增美、治美,把小鎮風貌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好、環境瑕疵治理好,凸顯每個小鎮的空間形態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多彩人文之美。
特色小鎮建設的著力點是先行先試、探索創新,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打造特色小鎮建設的新典范。正是通過創新建設模式、創新建設路徑、創新建設機制的辦法,一大批優質項目正在特色小鎮中孕育、生根、發芽,結出碩果,人民也從中獲得了實惠。
項目建設中,通過實施新區主導、鎮街主力、企業主體的“三主”推進方式,采取“政府+市場”的運作模式,建設中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強鎮富民為目的,探索規劃為先、設施為要、文化為魂、生態為基、產業為根、特色為本的“六為”路徑。著力推進改造現有鎮街駐地、特色商業街、特色產業園、農村社區向鎮駐地異地搬遷建設。通過政策創新、制度供給,調動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各鎮干部參與特色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建立鎮干部激勵約束機制。
據了解,截至目前新區特色小鎮已建成眾多特色產業園區、特色商街,一大批區外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初步形成12個特色小鎮互聯互通的旅游鏈條,節假日人潮涌動。
腰包變鼓了,環境變美了
經過一年多的高效推進,新區特色小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綜合效益明顯。其中最讓村民們津津樂道的就是收入變多了,環境變美了。不少村民隨著特色小鎮的建設,掌握一技之長,解決了就業問題。
據悉,當地發放創業貸款貼息資金,實現政策性扶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培育新型農民3000多人。老舊廠房等閑置資源實現再開發,土地出讓價格、商業網點租金均實現大幅增長。農民生產方式的改變帶動了生活方式的變化,“富”起來的農民變“雅”了,一股崇尚文明和諧的新風尚滌蕩著小鎮。村民富裕了,環境也隨著建設變美了。一系列變化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特色小鎮建設帶來的好處,大家都以特色小鎮為傲。
特色小鎮的蓬勃發展,也帶動干部變嚴變實。在開展特色小鎮建設的攻堅戰中,各級黨員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自覺性得到檢驗,尚實干、勇作為、敢擔當的干事熱情得到了進一步激發,一大批基層黨員干部以“靠上、拼上、豁上”的精神投入特色小鎮建設,譜寫了干事創業的激情樂章。特色小鎮成為歷練干部、培養干部的大舞臺,提高了干部的視野境界,提升了干部的能力素質。
西海岸探索城鎮化新路徑 西海岸探索城鎮化新路徑
位于海青鎮的竹園,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
外表美了,里子厚了
在西海岸新區,12個特色小鎮不僅出現了面貌上的巨大變化,“顏值”提升的同時,產業格局和發展后勁同步顯現。探訪過程中,明顯體會到特色小鎮“外表美了,里子厚了”。
海青 “茶園小鎮”的別樣“茶經”
白墻灰瓦,成片茶園和竹林,流水潺潺,初次來到海青鎮的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若是數年前曾來過這兒的游客,幾乎都會驚異于這里巨大的變化。海青“外表”的變化讓“她”的外在風格變得獨特,分外鮮明。同時,海青的內在氣質也已形成。“茶”這一主題更加清晰,也讓人對海青的后續發展有了一個清晰而直觀的認知。該鎮融合發展茶葉、文化、旅游產業,打造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茶園小鎮”。
茶產業,在海青已經不只是規模和品牌的優勢,標準化和全產業鏈提升正在成為新亮點。記者了解到,該鎮以資源為基礎、以產業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主攻自身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茶葉產業,以獨特的產業衍生產品鏈、提升價值鏈。
漫步海青,總能體會到這里獨特的文化氣息。據了解,海青將文化作為小鎮的“魂”,把文化基因融入小鎮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挖掘歷史文化,傳承文化精髓,拓展文化領域,彰顯獨特的小鎮味道。
張家樓 “油畫風”不僅是面貌,更是產業
世界名家的經典作品在這里的街頭復現,頗具抽象色彩和現代感的達芬奇雕像讓前來的游客駐足品評,超大的畫框讓小鎮的景觀仿佛進入畫中……10月27日,記者在張家樓鎮采訪時發現,該鎮特色鮮明的“油畫風”讓人印象深刻。
據悉,該鎮突出歐式風格、彰顯油畫主題、推動產業轉型、引導群眾生產生活方式轉變上下功夫,打造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商宜業的“油畫小鎮”,形成“北有青島張家樓、南有深圳大芬”的油畫產業格局。
小鎮中東部聯結藝博城至達尼畫家村的“十里油畫長廊”令人印象深刻,沿途油畫元素融合得渾然天成。建設從藝博城至畫家村的油畫藝術大道,結合世界油畫藝術發展歷史和畫派特點,從南至北依次沿路建設八大畫區。該鎮還沿苑莊河規劃建設濱河觀光大道,布局9組27個“夢想空間”,即畫家工作室。
藏南 突出一個核心,建旅游特色小鎮
藏南已經成為新區以及周邊或者更廣范圍內人們出游的目的地。旅游度假、休閑養生的氛圍在這個小鎮分外突出。據了解,該鎮在發展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突出旅游特色,落實“一改、一街、一園、一遷”總體任務要求,實施南北兩線聯動推進,主要目標是惠及千家萬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南線以小型休閑旅游為主題,以多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支撐,以旅游商貿街為依托,與西海岸市政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主要是改造升級鎮駐地。北線以藏馬山生命健康小鎮為主題,建設藏馬山區域10~15萬人口集聚的新型旅游小城鎮。
該鎮突出三項重點工程,包括推進特色小鎮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打造藏南旅游商貿街項目,以及做好該鎮的群眾文化休閑廣場。
大村 “菇香小鎮”綻放“牡丹花海”
菇香小鎮”大村鎮被人們熟知是因為其食用菌產業,不過不少人還不熟悉的是,“萬畝牡丹花海”也將在這里出現。
在大村“菇香小鎮”,一個借鑒“跨境電商”經營理念的青島西海岸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據大村鎮書記殷寶勇介紹,“這個項目總投資2億元,規劃建設15000平米的食用菌物流倉庫和2000平米的交易服務大廳。在建設中,項目借鑒了“跨境電商”,采用“互聯網交易+倉儲物流”模式,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進行線上交易,并通過物流配送至各大綜合批發市場,打造以青島西海岸為軸心,以食用菌產品為主打品種,買全國、賣全國的特色批發市場。”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福建、安徽等地17家菌企、20多個品種簽訂了入市協議,項目一期工程將與今年11月份竣工投入使用。另外,讓人期待的是,將來還會有大片的牡丹花海呈現在這片土地上,為當地經濟民生發展助力。
膠河 自古商貿發達,如今綻放新風采
地處“三縣交界、五鎮接壤”之地,自古以來商賈云集,商貿發達。現有經工商部門注冊的工商戶1991戶,占總戶數的28.6%,平均每3、4戶就有1戶經商,在膠河經濟區采訪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這里濃厚的商業氣息。
此外,這里的美食也廣受好評,比如塔橋全羊。基于原本就有的美食,塔橋美食街改造提升工程也頗具特色,對原有建筑進行拆除,修建大門,進行綠化提升。據悉,目前膠河經濟區共有15個項目列入全區特色小鎮建設計劃,是膠河自成立以來歷史上“投資最大、影響面最廣”的一項惠民工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信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