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遵義看到的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墻七大元素合為一體,看著就有美的享受。這些民族文化特色,一定要保護好。”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貴州視察時這樣指示。
近年來,湄潭縣深入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通過探索建立“黔北民居”設計、審批、施工、驗收、使用、流轉等全過程管理機制,不僅破解了農村建房“規劃統籌不足”“風貌管控不到位”“違法占地違規建設”等問題,而且推動完善了農房功能,提高了農民居住品質,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一、編制黔北民居地方標準
一是挖掘民居元素。歷史上,受巴蜀文化影響,黔北民居揉進了巴蜀建筑的元素,而隨著外來商賈的涌入,黔北民居又能看到徽派建筑的影子。黔北地區修建房屋的最大特點就是皆依山傍水,木結構的建筑均以穿斗式為主,由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白粉墻構筑而成。普通老百姓修建的黔北民居大多為四列三間,這樣的建筑相對簡約,屋面較高陡,框架多用竹子木料,屋內采光不好,但冬暖夏涼,不怕雹災。一些大富人家會考慮防匪防盜的因素,將房屋修建為三合院或四合院,建筑結構相對復雜一些,更有藝術品位。中西合璧的黔北民居建筑樣式,骨架雖為木質,但又用磚墻包圍,門窗和走廊等開始呈現圓拱形,且建筑還出現了石雕、泥雕和浮雕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磚混結構逐漸代替木結構,在鄉村建設行動中,修建磚混結構房屋時,仍習慣把傳統民居的一部分元素融入其中,以顯示傳統民居特色的元素,但沒有統一標準。湄潭縣通過組織民間建筑師、現代設計師對全縣民居進行認真考察、探究,研究解決民居建設雜亂無序、房屋外形風格迥異等突出問題,根據縣域鄉村面貌,結合傳統民居的風格,按照現有建筑材料,最終確定黔北民居為“小青瓦、坡屋面、穿斗枋、轉角樓、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墻”七大核心元素作為黔北民居風格建設規范。
二是編制地方標準。湄潭通過聘請有一定古建筑知識、民間文化知識的人員和民間建筑師組成編制團隊,實地察看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居屋面、木構架、穿斗枋、門窗等,走訪修建工匠上百人,并廣泛收集和聽取各地相關部門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運用標準化的手段,2017年編制完成貴州省地方標準《黔北民居》(DB52/T1156-2017),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定后對外公布。《黔北民居》地方標準的出臺,規范了黔北民居風格,固化了黔北民居“七元素”,傳承了黔北地域文化,彰顯了黔北人民智慧。
二、創新黔北民居設計規劃
一是精心設計功能。依據黔北風格的民居建設規范,縣住建局組織專業設計單位組成技術攻關團隊,按照黔北民居七大核心元素,對黔北民居房屋面積及戶型、結構與施工、維修加固技術要點、常見質量安全技術問題等統一進行規范、梳理和設計新黔北民居,在注重居住舒適性的同時,又兼顧藝術性、觀賞性。設計過程中,充分尊重農民生活、勞作習慣,非常符合黔北農民的住房審美取向,又具有現代美感和很強的農村實用功能。特別考慮統籌主房、輔房、院落等功能,精心調配空間布局,滿足生產工具存放及其它需求。同時為適應村民現代生活需要,將實現寢居分離、食寢分離和凈污分離作為重點設計內容。新建農房要同步設計衛生廁所,推行水沖式廁所入室。設計明確新建農房的地基基礎、結構形式、墻體厚度、建筑構造等要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建筑施工條件,滿足質量安全要求。先后設計出20余套不同類型建房圖紙,統一編印為《黔北民居構造標準圖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黔北民居范例圖集》供農戶選擇免費使用,使黔北民居這種“外表傳統、功能現代”的美觀舒適民宅,按磚混結構建設,具有不熱不漏不怕火,修成小樓房又占地不多,還氣派大方漂亮等特點。
二是納入村莊規劃。按照“一圖一表一說明”村莊規劃編制管理的要求,建立了自然資源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參加、村委會主導、群眾廣泛參與的鄉村規劃編制機制。編制完成《湄潭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將578個30戶以上的農村居民點劃分為重點型、普及型兩大類進行分類指導,實現了村莊規劃全覆蓋,著力打造“依山傍水、村莊城鎮、自然村寨”三種村莊模式。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村莊規劃,強調村莊內農民建房必須以黔北民居為主體格調和基本要求,突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使白墻黛瓦與綠水青山相交融合,實現美麗鄉村本土化、鄉土味。通過規劃引領,涌現出龍鳳村、金花村、新石村等一批看有形象、學有榜樣的美麗鄉村示范點。2020年,龍鳳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三、強化黔北民居建設管控
一是制定管控制度。出臺《湄潭縣農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設管理辦法》《關于加強農村建房黔北民居風格風貌管控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農村房屋設計、審批、施工、驗收、使用等全過程管理制度。由鎮(街道)農村宅基地專用窗口負責提供不同類型黔北民居戶型設計方案及其建筑風貌方案圖冊在便民服務窗口展示,引導農戶選擇黔北民居設計圖冊進行建設。出臺以獎代補的優惠政策,鼓勵農戶修建黔北民居。農戶按黔北民居圖紙建設的房屋,經驗收合格后,新建房每棟補助7000元,舊房改造每棟補助3000元。
二是落實管控主體。對于新建農房農戶,在獲得宅基地審批的同時,要向村集體經濟組織作出書面修建黔北民居的承諾,并選擇黔北民居戶型房屋設計圖紙和效果圖簽字備案。對于施工單位和建筑工匠,明確要求施工單位和建筑工匠要嚴格按照黔北民居戶型設計方案建設。縣住建局每年組織建筑工匠培訓,重點對《黔北民居建造施工技術導則》《黔北民居構造標準圖集》等進行講解,要求農戶自建住房需選擇經過培訓合格的建筑工匠或具備資質的施工單位,并簽訂施工合同。對于村級組織,要制定農村宅基地及農房建設管理公約,強化建設風貌管控。
三是明確管控職責。明確村鎮建設服務中心負責建筑面積、高度、風貌、色彩以及采光、通風等要素審查,指導農戶與承建人簽訂施工合同,加強農村住房質量、施工安全等監督管理工作。監督農戶獲得審批后,要向村集體經濟組織作出書面承諾,嚴格按照批準的用地面積、規劃設計、風格風貌等進行建設。農戶未按所選的黔北民居戶型房屋設計圖紙和效果圖施工的,由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不符合建筑風貌管控要求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不得出具《農村宅基地用地和建房驗收意見》等,堅守和傳承黔北民居七大元素,確保美麗鄉村標準規范、特色鮮明。2021年,對修建過程中未按黔北民居建造的31戶農戶進行提醒、勸說,引導其整改。
四、提升黔北民居居住品質
一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制定《湄潭縣整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堅持“修補修復,完善提升”整治原則,重點突出“七改一增兩處理”整治要求,加快推進改房、改院、改路、改圈、改廚、改廁、改水與增綠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徹底消除農村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畜禽亂跑的“五亂”現象,引導農戶減少低質燃煤、秸稈、薪柴直接燃燒等傳統能源使用,鼓勵使用電力、沼氣、燃氣等清潔能源,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無遺漏、全覆蓋。目前已整治村莊820個,累計新(改)建黔北民居70000戶,已完成廚房改造18707戶、畜圈改造6425戶、廁所改造16213戶、庭院硬化85.93萬平方米,全縣農村居住條件改善率達70%。
二是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在新(改)建黔北民居過程中,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鼓勵村莊公共活動場所實現綜合利用,室外公共場所可兼做集市、文體活動、農作物晾曬與停車等用途。因地制宜依據給水規模合理確定供水模式、給水水壓、管材管件等,推進供水入民居。采用小型化、生態化、分散化的污水處理模式和處理工藝,合理確定排放標準,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建立村莊保潔制度,確保村村有保潔。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以生活垃圾分類為抓手,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變廢為寶。修建串寨路、進寨路,推動寬帶、通訊、廣電等進村入戶,實現村莊水、電、路、訊及其他基礎設施滿足村民的生產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全縣新建村級衛生廁所86座,建成污水處理系統76套,完成70個行政村垃圾收運配套設施建設,修建串寨路18.8萬平方米,修建進寨路167.8公里,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和自來水普及率達93%,農村電網改造率達100%,實現100%行政村通光纖網絡。
三是盤活閑置農房提升居住品質。印發《湄潭縣宅基地“三權分置”辦法》《湄潭縣農村宅基地及農房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等,鼓勵農戶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發展鄉村民宿、創意辦公、電子商務、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湄江街道金花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具有觀賞價值的黔北民居風貌,大力推動鄉村民宿和鄉村旅游發展,陸續有本地村民利用農房開辦農家樂,也吸引了外來投資者租用部分村民農房開設鄉村民宿,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引進“鄉創云”公司采取“農房入股、市民投資、平臺運營”模式流轉閑置農房13棟,按“門外七要素、室內五星級”標準進行整體裝修打造高端鄉村民宿,發展鄉村新業態,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作者系貴州省湄潭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四級調研員;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22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