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是摘帽的基礎,如果貧困發生率在20%甚至接近30%的水平,脫貧摘帽就沒有一點意義,脫貧摘帽要從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不能搞數字脫貧和假脫貧。
在20日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召開的“2016年中國減貧與改革策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表示,未來四年要想補短板,要高度關注深度貧困問題,既要防止短期化扶貧行為,以為沖一把就可以解決脫貧問題,也要防止因相對貧困,扶貧工作一般化問題。
范小建說,扶貧開發不等同于新農村建設,扶貧工作永遠是雪中送炭。“如果處理不好底線目標與總目標的關系,就可能出現把有限的資金用來做‘盆景’,最后又扶不了真貧問題。”
同時,扶貧任務再急再重,也不能忘記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衡量減貧目標的實現,僅靠收入指標不夠,應該增加一些貧困群體恩格爾系數、群眾實際獲得感、貧困地區教育和醫療改善情況等指標。”范小建說。
在一個項目既有貧困群體參與又有非貧困群體參與時,為什么受益的往往不是貧困群體?范小建認為,一個扶貧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既要有能人的帶動,又要有保護貧困群體利益的制度設計,“從消除絕對貧困到緩解相對貧困的過渡期到底有多長?取決于我們消除絕對貧困的決心有多大、工作力度有多大。”
據了解,“2016年中國減貧與改革策論會”由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與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政府共同舉辦,50余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還就扶貧開發的方式方法、精準扶貧出現的新情況、基層社會治理、產業扶貧面臨的困境與出路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2016-11-2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