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稻米是指在某種用途上是優質的,更適合的。比如在食用層面、加工層面,都需要好的稻米品質來支撐。
對稻米品質的研究國際上流行的主要有兩種標準,一是日本耕稻以食為主的評價標準,通過蒸煮飯的飯粒來進行質量判斷。二是全方位從加工到最后的營養評價。綜合國際標準,我國制定優質稻米標準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一是在標準評價上考慮大米的產地問題,在品種上要求對糙米率、精米率進行科學評價。二是考慮外觀問題,粒的長寬比,實際上是確定產品品牌的形象,但并非外觀好的就一定好吃。比如說透明米,越透明的越不好吃,應該帶有一點正常米的米黃色半透明度,這種米是最好吃的。另外,考慮口感,可以達到很好的口感。還有糊化溫度比較高時會產生一種夾生飯,所以這個評價也很重要。另外,在標準里面我們也對評價方面進行規定,包括氣味,外觀、光澤、粒形、適口性等。
那么優質稻米如何進行區域品牌定位呢?區域品牌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共同的訴求,大家對品種、品質能達到統一的認識。區域品牌更多還要依托于區域內自然產業資源或是區域內的產品品質優勢。在品質定位方面要考慮三點因素,其一是要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稻米的來源和背景是什么?在定位的時候不能盲目更換。其二是要具有典型的外觀,要形成一定的標識性特征。其三是要具有較好的品味,契合消費群體的需要。比如說北方的耕稻口感要偏軟,南方的稻米口感要偏松,不能南北都一樣,否則的話就沒有影響力。只有在品質定位時充分考慮到上述三點原因,優質稻米的品牌傳播之路才能走得長遠。
區域公用品牌是公共性的運作,所以它要實施質量控制,這個控制必須要有一個組織來控制,保證它的公信力。農業部在公布地理標志管理辦法里面,在制度設計上已經很明確了,縣級以上政府要把地理標志管理的工作定位納入財政經費管理。實際上要保護產品的質量、品牌、品質不發生變化,必須要投入人力物力來進行維護,不是說只靠營銷和推廣,或者靠給企業的一次性補貼就可以解決,它是政府為區域農民公益性服務的一個部分。
(作者系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12月10日07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