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4日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綱要》指出,當前,城鎮化重速度輕質量問題嚴重。2000—2015年,全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了約113%,遠高于同期城鎮人口59%的增幅。部分城市承載能力減弱,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
《綱要》稱,資源約束不斷加劇。一是資源稟賦缺陷明顯。二是資源需求剛性增長。近十年間,中國礦產資源供應量增速同比提高0.5—1倍,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0.5—1倍,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石油、鐵礦石、銅、鋁、鉀鹽等大宗礦產資源的國內保障程度不足50%。建設用地需求居高不下,2015年實際供地達到53萬公頃。
三是資源利用方式較為粗放。中國目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能耗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和2.5倍;人均城鎮工礦建設用地面積為149平方米,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為300平方米,遠超國家標準上限;礦產資源利用水平總體不高。四是利用國外資源的風險和難度不斷加大。
《綱要》提到,生態環境壓力加大。一是部分地區環境質量持續下降。2015年十大流域的700個水質監測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占8.9%。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東半島等地區,復合型大氣污染嚴重;遼寧中部、成渝、海峽西岸等地區,復合型大氣污染問題開始顯現。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
二是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部分地區森林破壞、濕地萎縮、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問題突出,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災害頻發。全國水土流失、沙化和石漠化面積分別為295萬平方千米、173萬平方千米和12萬平方千米,全國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積仍占草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約44%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野生動植物種類受威脅比例達15%—20%。
三是地質災害點多面廣頻發。陸域國土地質環境極不安全區、不安全區面積分別占4.6%、10.1%,局部地區地質環境安全風險較高。川滇山地、云貴高原、秦巴山地、隴中南山地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高發頻發;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汾渭盆地、濱海沉積海岸等地區,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等緩變性地質災害不斷加重。
四是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陸源和海上污染物排海總量快速增長,近岸海域污染加重,特別是遼東灣、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海岸自然岸線保有率為37.6%,沙質海岸侵蝕嚴重,濱海濕地不斷減少,海洋生態服務功能退化;赤潮、綠潮等海洋生態災害頻發,年均災害面積分別超過1.4萬和3萬平方千米;重大海洋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綱要》指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亟需優化。一是經濟布局與人口、資源分布不協調。二是城鎮、農業、生態空間結構性矛盾凸顯。三是部分地區國土開發強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四是陸海國土開發缺乏統籌。
《綱要》強調,國土開發質量有待提升。一是城鎮化重速度輕質量問題嚴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左右,但城鎮化粗放擴張,產業支撐不足。2000—2015年,全國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了約113%,遠高于同期城鎮人口59%的增幅。部分城市承載能力減弱,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
二是產業低質同構現象比較普遍。三是基礎設施建設重復與不足問題并存。四是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1.86∶1擴大到2015年的2.73∶1,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存在顯著差異。2014年,東部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1.75倍、1.79倍和1.28倍,東部地區國土經濟密度分別為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2.81倍、18.80倍和5.34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滯后問題較為突出,截至2015年底全國仍有5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新網2017年2月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